艺术的语境,书画的诗意,是超越国界的人类共享的审美形态。为庆祝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应加拿大海派书画院之邀,《问艺海上——王琪森书画篆刻展》于6月17日至22日在温哥华列支文图书馆举办。
从书法的气韵到丹青的风采,从金石的取法到笔墨的谱系,王琪森先生是以自己持之以恒、精勤不懈的践行,体现了海派艺术兼容变通、追求卓越的精神。因此,他以“问艺海上”作为此次展览之名,是不忘初心、文化自信的折射。王先生青箱家学,发蒙甚早,性耽于临池,喜好于奏刀,及长后向海上诸名家朱屺瞻、唐云、谢稚柳、程十发、叶潞渊、钱君匋、朱复斟、胡问遂等求学问艺,深思力学,功底扎实,承继正脉。
王先生的绘画以花鸟为主,从风格承继上来看,他较多地吸纳了缶翁的用笔取色及章法意蕴,旁参江派花鸟的造型及构图,因而取法高迈而自辟蹊径。王先生的线条遒劲洗练而概括简约,富有金石气息与肌理效果,达到了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的境界。其构图则严谨稳健而和谐呼应,将浓郁的诗意融入画面,体现了文人画的审美理念。
王先生的书法四体皆能,尤以金文及行草见长。中国书法作为书、画、印系统中的主干,十分倡导推崇“陶铸万象,隐括众长”。王先生的书法从高古的战国秦汉入晋唐宋元,遍临历代经典及名家碑帖,他从八岁习字至今已达半个多世纪。其运笔劲健浑朴而筋骨内蕴,注重线条的力度气势与峻丽丰盈,具有节奏的畅达跌宕与郁勃恣肆,提按起伏、疾涩顿挫,纯任自然。
王先生的篆刻胎息春秋古玺、秦汉印系及明清诸家,其印风格调醇正兼气韵雅致,具有文质相映及浑穆古逸的特征。其用刀持重稳健而刚劲爽捷,使线条朗润婉约中见形神兼备,凸显了一种金石质感与刀笔相融的雕塑之美。
王先生除了工于书画篆刻外,还擅长于学术研究,专于理论著述,勤于文学创作。他系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中国作协会员及西泠印社社员,这种身份,也许是屈指可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