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将在奉贤东海观音寺举办的“刘居时六祖画展”目前正在顺利筹备之中。刘居时借助此次画展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同时采用六祖讲经的画面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那就是做人要懂得取舍、明辨是非,要建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刘居时早在童年时代就在父亲指导下临习《芥子园画谱》。刘父是画家,与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等皆有来往,小小年纪的刘居时有幸得到大师指点,画技进步飞快,至十七岁时,已在家乡广东肇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
在中国画的题材中,刘居时最擅长的就是人物画,凡传统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他创作的素材:孔孟老庄、诸佛菩萨、神仙高僧、帝王将相,一直到红色题材的老一辈革命家,都被他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他笔下,人物的眉目五官活灵活现,传神生动,其线条显然是从陈老莲和任伯年处汲取的营养较多。
在总结人物画方面的创作经验时,刘居时认为,从绘画的本体意义来说,画得太像并非就好,因为绘画不是摄影;但画得不像也不行,那就失去绘画的意义了。惟有寻抓住人物身上的“味道”,在现实基础上进行适度变形夸张,达到齐白石所谓的那种“似与不似之间”的临界状态,才是绘画的原始意义也是最高意义。在设色方面,刘居时对画面色彩的明暗交替处理手法十分明显地受到岭南画派的熏陶,而岭南画派又受西洋印象派影响,就是特别强调和注重光的表现。刘居时这些年来除了搞创作,空下来就游走大江南北,诸如龙门石窟等佛教圣地,他都前去采风,领略艺术的氛围,吸收营养。生活阅历丰富了他的创作,技巧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技巧背后有什么样的思考在支撑。刘居时觉得自己的绘画语言还有蜕变的转换和提高的空间,为此他每天作画之余,留出一部分时间读书,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空间。刘居时平日十分爱读《坛经》,多年来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坛经》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画出来,为此他作了大量的准备,为《坛经》画展的创作埋下了重要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