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已晚谭
一点追问
凌 河
  凌 河

  上周上半周仅仅三四天,中纪委就通报了包括陈旭这个“典型”在内的五只老虎落马,反腐方兴未艾,打虎仍在厉行。“收盘论”也好,“尾声说”也罢,都只是“一厢情愿”吧。

  五虎中间,有一个卢恩光。这个一介商贾出身的“老板”,居然摇身一变,坐上了司法部政治部主任的显赫官位。卢恩光是如何“入仕”,又是怎样升官的呢?中纪委的通报中有两句话揭开了迷雾,一句是“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成为副部级干部”,另一句是“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物,涉嫌行贿犯罪”。

  原来如此,卢恩光的乌纱,原来是“一路买官”所得,卢主任的“职务提拔”,原来是行贿的结果!

  “一路买官”的卢恩光,已经双开,而且“移交司法”,这是颇快人心的,但舆论之问,网上线下,也有不善罢的,无非是问,卢恩光“一路”之上,是向谁买官?他的“巨额财物”,送给了谁,又是谁人“笑纳”了呢?

  这就提出了一个谁在“卖官”的问题——关于这个“卖官”者,这些年来,并不乏严惩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明码标价”的主儿。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原副主席刘卓志,卖官收入800余万,卖个县市长,65万,卖个局处长,40万,不二价。又比如汕尾市原公安局长马伟灵,卖个分局长,50万;大队长或所长一级小官,则一律港币10万,老少无欺,还不打折。又比如先任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长后又升任分管干部人事的副书记的韩桂芝,成批出卖官帽,已经被判了死缓……

  卢恩光原来就是个老板,他有的是钱,看来他的“一路买官”,是自己掏的腰包。但也有不少官员的“要求进步”,他们的“买官”贿资,并不是“肉里分”,而是由“企业家”出的。有一段时期,在某些地方,因为买官卖官盛行,正如已落马的茂名市委原书记罗荫国所说,“都是这样,你不送,做个科级干部让我看看?”所以就出来了“买官中介”这个奇葩行业,不但代行“孝敬”,而且代为“筹款”。于是“买官骗子”也应运而生,有的骗子根本没“送上去”,或自己黑了大头,官员上了当,打了水漂也不敢声张,真是一片乌烟瘴气啊!

  但卢恩光这个“企业家”的“一路买官”,我看是没有找“中介”的,根据中纪委的通报,他确实行贿了“巨额财物”,那么究竟是谁收了,谁又“卖官”给他,这“一路”上行受贿的“两合犯罪”,一顶乌纱的买卖双方,应当是会水落石出的。

  当年,铁道部的两个“买官”人曾引起诸多议论。一是原部长刘志军,判决下来,说他通过“企业家”丁书苗出了数千万,为刘买官及捞人。但丁书苗出的钱被骗走,她找的号称“有关系”的人,有的更因诈骗被查。另一个是原运输局长张曙光,不是买“官”,而是买院士,以此为由收了“企业家”一千多万。后来查明,张曙光以参评院士为由收受的这一千多万,部分被他交由妹夫保存,部分被他本人及情妇使用。最终,这两笔巨款,都算在了刘张的受贿账上。

  如今,卢恩光已经移送了司法,经过依法审理,相信本文的这个题目,也终会大白于天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美好的城市是有温度的
晒成小麦色
一点追问
AlphaGo让围棋无路可走吗?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一点追问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