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强围棋人机对抗落下了帷幕,人类输了。
对于这场世纪大战,马云表达了不同看法:“下围棋是多有乐趣的事情,本来就是在等对方下一步错棋我赢一把,结果对方这机器从来不会下错,算得又理性又客观,算得比你快,你想三步,它三百步都想好了,还永远不会下错棋。”
马云对围棋的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围棋的终极乐趣不在于对错和输赢,而在于行棋中的节奏、美感、大局观、均衡感。
没下过围棋的人,或者围棋的业余棋手,往往用人类战争甚至街头互殴的逻辑来理解围棋。围棋当然是从人类战争和其他竞争活动中发展而来,但又是发展成极高级的抽象对抗形式,这是围棋最微妙的地方。所以中国古代邵庵先生说围棋“有天地方圆之象,有阴阳动静之理,有星辰分布之序”。
聂卫平说AlphaGo最强的不是搏杀,而是大局观和平衡感,它根本不把赢多少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了潇洒行棋,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犹如金庸小说中的武林绝顶高手。你根本抓不住它的袖子,也没觉得他哪一招特别厉害,自己好像也没犯什么特别的错误,然而不知不觉就输了。这才是围棋的至高境界。
最可怕,也最令人沮丧的是,这种最高境界,背后就是机械的运算。这种运算,甚至不能说是特别复杂的算法。难道,如此玄而又玄围棋的本质,就是计算?难道,体现在围棋上的人的智慧的本质,就是计算?难道,世界的本质,就是计算?
我年轻时热爱围棋,有业余二段的棋力,后来又热爱电脑,所以顺理成章地长期关注电脑围棋。在这个领域,我们中国人是可以自豪一下的。上世纪90年代,国际电脑围棋长期的王者一直是中山大学化学系的陈志行教授。他开发的“手谈”是当年世界上最强的围棋程序。不过,我当年与“手谈”对局,能让“手谈”几十个子。
革命性的变化出现在五六年前,围棋程序引入了蒙特卡罗算法。2012年,我下载到一个叫Mogo的程序,这是我第一次在9×9的棋盘上输给电脑围棋。最令我震惊的是,电脑竟然走出了漂亮手筋和妙手,而设计这个程序的是个法国学生,根本不懂什么围棋,纯粹靠蒙特卡罗算法。后来的AlphaGo就是在Mogo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还记得1997年IBM“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时候,Usenet讨论组里一个人说:“国际象棋死了,去下围棋吧”。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比·费舍尔也这么认为。他说:“现在国际象棋是完全死了。一切都是预定了的,这是很糟糕的游戏,非常没有创造力。”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脑给出的都是最优解,而对国际象棋来说,这些最优解非常明确,近乎唯一,那么棋盘就变小了,变化就少了,选择就少了。
那么,国际象棋面临的困境,也会在围棋上出现吗?从围棋的复杂度来说,棋盘远远比国际象棋广阔,可选择的变化与国际象棋有数量级的差异。所以,费舍尔所说的国际象棋的尴尬局面,肯定不会一下子到来。但是,随着人类计算能力的提高,算法的改进,AlphaGo的优化,电脑围棋会不会越来越接近唯一的最优解?棋局会不会无限接近线性的过程?假如真有那一天的话,恐怕围棋的魅力会真的荡然无存,至少对职业棋手而言。
不过,即使到那一天,围棋国手们其实不必感到沮丧,相反应该感到高兴:能见到开天辟地以来最强的高手,领略棋道前所未有的境界,那是历代棋手都不曾有过的空前的幸运!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