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常回故里,到一老同学家麻将小聚。午餐就在附近的“月星羊肉馆”解决。
羊肉馆坐落在北京西路黄河路口处。店小,仅一开间门面。门额上方写着“月星羊肉馆”,两旁楹联,左:月星羊肉面,右:苏州老风味。进门,前店堂后厨房,木楼梯上去,还有一阁楼。店虽小而生意好,上、下两层食客常满。
小店客盈门,靠的是羊肉的独特风味。风味独特是因为烧制方法独特。从店堂可以望到厨房,见灶台上有一圆锥形的木桶,羊肉就放在这碉堡似的木桶中烹煮,格外鲜香嫩滑。
小店主营羊肉面。羊肉分红烧和白切两种,红烧的盛在小瓷碗中,白切的是小碟子,与面条一起端来。桌边有盐、酱油、醋、甜酱、大葱之类的辅料调料,供食客自行发挥。
我和“发小”周兄每次相聚前,必约好到“月星”吃红烧羊肉面。羊肉和面上来,先在面里撒一把大葱,其香味便冲鼻间萦绕。然后,一筷面,一口羊肉,大快朵颐。食毕,周兄便会用手摩挲鼓鼓的腹部,嗳气连连:“舒服,舒服。”一脸酒足饭饱的样子。
打理小店的是一家子。老板五十多岁,瘦瘦的,少言寡语。见食客进店,会腼腆一笑,收钱后,伸手延客入座。忙不过来时,他会帮儿子、媳妇权充店小二,端面送到食客面前,道声:“请慢用!”
五月末的一天,老板跟我们打招呼:“不好意思,下个月小店息夏。”“为啥?”周兄问。“夏天没好的羊,羊肉味儿不好,要坏客人口福,所以宁愿不做。”“那店堂做啥?”“空关,九月重新开张。”不得不佩服小店主人的大气。
羊肉馆息夏,定期的聚会并不息夏。我和周兄只得另找一家。奇怪的是,同样的红烧羊肉面,却没了“月星”的那股香嫩味儿。没办法,我们的羊肉面也只能息夏。
好不容易挨到九月,我们重回“月星”吃羊肉面。老板见了,依旧笑笑,点点头,算是重逢了。
回老家总要走过黄河路,这是有名的美食街。走过路过,每每见沿街酒店外,有小二扯着嗓子吆喝揽客,但真被吆喝进去的似乎没几个。
人往往有逆反心理,越吆喝,恐怕越不买账。我进商场,就最怕商家“王婆卖瓜”。价廉物美的好东西,又何须自卖自夸。
“月星”老板从不扯嗓子吆喝,小店生意照样红红火火。诚信,就是他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