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登洪先生6月17日将再次在朵云轩举办书画展。我先睹为快,抢先走进他的画室,观赏这准备参展的几十幅作品。作品中,有山水、有花鸟、有书法,可谓琳琅满目。
登洪跻身书画界50多年,现在已是中国美协会员和中国书协会员。早年,他分别随名师卢前、谢之光、徐璞生学书法、绘画、篆刻,受到良好的艺术启蒙。上世纪70年代末,他有幸拜在吴昌硕嫡孙吴长邺先生门下,成了入室弟子,也成了吴门画派第四代传人。
登洪果然没有辜负乃师。从此次画展展示的山水画中,他是抓住了江南丘陵的特色:山脉迤逦,苍翠茂密;纵横婀娜,秀婉多姿;溪水迂回,烟霭微茫。他遵循老师指导,从自然造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再用传统手法显示出来。他努力通过观察,把眼前山水,化作胸中山水,最终表现为笔下山水。
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有一件长6米,高30厘米的山水长卷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登洪花三年时间临摹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对于这件杰出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巨制,吕登洪早就想作一次忠实于原作的临摹,直到2014年才正式开始。他利用每天清晨精力充沛的时间,参照现代高清晰图卷,或借助放大镜进行临摹,直画到眼睛模糊为止。2016年,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员单国霖先生对吕登洪这一成果很重视,为之题跋,其中就说:“后世临摹和改写本众多,然明清时期,从未有一幅完全忠实于原本的摹本。”从艺术角度讲,摹本努力体现原本生动传神、浑然一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的特色,至于其笔法,则或活泼,或古拙,或坚挺,使人物走兽、舟桥、屋宇纤毫毕现,若合契节,又如单国霖题跋所言:“不纯粹是临古之作,而是一件深得古典名迹神采和体现吕登洪先生高超艺术水平的精心力作。”这段话应是对画家很好的肯定了。祝吕登洪书画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