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两岸印学交流的王北岳
韩天衡 张炜羽
■ 王北岳篆刻“牵手情缘”
  ◆ 韩天衡 张炜羽

  台湾自明郑至日据期间,因与内地隔山望海、地僻人杳,加上甲午战争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本岛从事传统印章创作和收藏的人士颇罕,近代仅有戴寿堪、林柏寿、林熊光等数家而已。1945年台湾光复后,篆刻家乔大壮一度任教于台湾大学。至四十年代末因迫于局势,渡台的大陆印人渐增,较为著名的有曾绍杰、梁乃予、高拜石、孙静子、汤成沅、赵雪楼、李大木、江兆申、吴平、王壮为、陶寿伯等,为荒瘠冷寂的台湾印坛带来了生机。其中印人王北岳,去台后在篆刻创作、鉴藏、结社、出版、教育等领域贡献尤巨,晚年又屡次来大陆访问,致力推动两岸印学的交流。

  王北岳(1926—2006),名泽恒,号子苍,别署石鉨斋。河北文安人。少居燕京,就读于北平四中,师从南皮张钓孙及白石翁弟子贺孔才。及长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9年6月至台湾,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执教于宜兰农校、第二女中、建国中学。后从公职退休,兼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大学、台北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和华梵大学等校教职,传授篆刻技艺。

  赴台之初,王北岳参加了由戴寿堪等发起的“台湾印学社”,结交了诸多初至台湾的印人。1961年又与王壮为、曾绍杰、李大木等组建“海峤印集”,由王北岳负责每月的聚会,组织会员集刻印谱、观摩切磋、创作示范、举办展览等,持续了十多年。1975年,由“海峤印集”会员为核心的“中华篆刻学会”成立,使原先台北区域性的篆刻艺术活动扩大到全岛范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地区经济腾飞,跻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极大促进了美术教育、创作、展览及出版业的发展,期间台湾地区篆刻创作与学术研究的风气也达到鼎盛。王北岳为普及传承篆刻艺术,身体力行,撰写了《印林见闻录》、《篆刻述要》、《篆刻艺术》等多部专著,其篆刻的《王北岳印选》又荣获“中山文艺创作奖”。1979年12月,王北岳创办了印学双月刊《印林》,设立名家专辑、学术讲堂、印坛新秀等栏目,且大力推介大陆当代印人、印作。笔者也曾获特刊介绍,并嘱为其治印数方。《印林》又设“题课竞刻园地”,每期一句,鼓励广大年轻的篆刻爱好者投稿、切磋,作者异常踊跃。自六十年代后,台湾各大专院校美术系纷纷开设篆刻课程,特聘王壮为、曾绍杰、王北岳、周澄、薛平南等印坛名家前来授课。除此之外,全岛美展中也开始单独设立篆刻奖项,更激发起广大台湾篆刻作者的创作热情。当初曾受王北岳教诲的许多年轻印人,现大都已成为台湾印坛的中坚人物。

  王北岳曾从张穀年习山水,后专攻书印。工大篆,亦精行书。篆刻宗法秦汉,尤以大篆古玺见长,间涉汉凿、封泥与缶翁等,布局精谨,线条朴茂,颇得古茂淳雅之韵。1988年,上海举办了首届篆刻大奖赛,经组委会及笔者主动联系,破天荒地邀请到了台湾老篆刻家王壮为、王北岳前来参展,为隔绝了近四十年海峡两岸的印艺交流,奠定了一个良好开端。之后王北岳多次赴大陆进行艺术交流,并四处寻觅购藏名家印刻、印谱,为台湾后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

  1998年,王北岳在西泠印社九十五周年社员大会上被推选为理事,并在百年社庆之际,再次率领台湾篆刻团出席社庆活动。十余年来,王北岳不断增强与内地印人的互动,使两岸印坛之间相互了解、沟通逐渐加深。回顾台湾地区半个多世纪篆刻艺术蓬勃发展的历程及现代两岸印坛的交流活动,都能看到王北岳的身影,他为弘扬印学,不辞劳瘁,令后人仰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特刊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三年临成《清明上河图》
促进两岸印学交流的王北岳
传承“非遗” 妙手生“花”
藏扇赏扇 清风徐来
广告
新民晚报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A32促进两岸印学交流的王北岳 2017-06-10 2 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