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称杨梅被注胶?
■ 流言:网上热传一段“注胶杨梅”视频。视频中,杨梅在水龙头下被反复搓洗挤捏后,流出了一些胶状物。于是,视频中有“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注胶杨梅”。
□ 真相: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于果实没有外果皮包裹,果实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杨梅很容易被搓烂,视频中挤出来的胶状物,不是别的,正是果肉。
其实,为杨梅注胶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杨梅因为没有外果皮的保护,极不耐储藏,采收后要尽量避免挤压和减少手工操作。另外,杨梅爱生虫。但是果蔬上的虫子与平常人们所指的蛆不一样,它们只是果蝇,跟苍蝇完全不同,不会携带传染病菌,一般对人体无害。胃液的酸度可杀死幼虫,幼虫会被当成蛋白质消化掉,不会在人体内生存或繁殖。
鱼油能养护心脏?
■ 流言:鱼油是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许多人相信其中的omega-3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甚至能够帮助婴幼儿大脑发育。
□ 真相:最近的一份临床试验报告对1000例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服用鱼油,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也未统计出有效数据证明鱼油对心血管系列疾病具有防护作用。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专家表示,鱼油作为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保障心脑血管常规的营养是可以的,但是说到养护心脏的作用并不明确。“跟很多的微量元素一样,omega-3过量服用也是会中毒的,之所以叫膳食营养补充剂,是因为营养素含量比普通的高,补充时需要一定范围,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
食盐里有剧毒氰化钾?
■ 流言:盐的包装袋配料表里有一种叫亚铁氰化钾的东西。而氰化钾是剧毒物质。于是网上有人“想入非非”:这个东西外国人不用,忽悠中国人用,长期食用会让人中毒。
□ 真相:亚铁氰化钾和氰化钾是两码事,亚铁氰化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用作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又叫黄血盐钾,化学式是K4[Fe(CN)6],而氰化钾的化学式是KCN。区别在于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牢牢结合在一起,于是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它的急性毒性参数LD50约为每公斤体重1.6-3.2克,和食盐接近,属于低毒物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的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也就是说对于60公斤重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完全没问题。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最大添加量为每公斤10毫克。如果要吃出毛病,一个60公斤重的人每天至少要吃3两盐。
苦瓜和鸡蛋不能同吃?
■ 流言:网络上流传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所以两者不能一起吃。另外,鸡蛋里的钙与苦瓜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 真相:苦瓜和鸡蛋的性味本身在中医当中的说法各不相同,两者炒在一起后寒性是会增强还是减弱,无法得出准确的定论。不过,翻炒过程中,苦瓜中的草酸与鸡蛋中的钙确实会反应生成草酸钙。但是,草酸钙不溶于水,很难被肠道吸收,会直接排出体外了。如果做菜时将苦瓜在热水中焯烫后,草酸溶于水,留在菜中的草酸含量就更少了,更不足为虑。
特定蔬菜能降血压?
■ 流言:“速转救命!这些蔬菜能降血压!”这样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多时。番茄、木耳、海带、萝卜等蔬菜都榜上有名。
□ 真相:特定的食物没有降血压功效。调整生活方式的确能降血压,比如“降血压食谱”。但“降血压食谱”并非因为“XX”成分所以能降血压,而是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低钠等因素。另外,调整生活方式作为预防或者“保守治疗”的一种尝试,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