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号周六,一如往常,周休我会浏览一下网上新闻。不经意点开了一段视频,顿时毛骨悚然:湖北宜昌夷陵大桥,一清秀小男生,弯腰放下手机,转身,起跳,纵身一跃,越过栏杆,投江自杀。7月7号8:06。此一刻虽是上班高峰,车水马龙皆匆匆流过。也难怪男生在人间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清空了所有好友,把自己头像换成黑点,把微名改成“离线了”。这一瞬间的小男生,神态行若无事,动作轻盈矫捷,分明充满生命活力青春弹性,却是直接赴死。据说男生17岁刚过,初中后没再上学,理发店打工,幼年丧父,母亲平时也见面不多,主要手机联系。他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最后怀疑一次人生了。”可见早就起了轻生念头。可惜没有任何人在意。真是太可惜了。生命果然实苦。
回头细看新闻。跟踪延伸报道。我希望看到:悲剧变喜剧。我长江边长大,见得多了。跳江自杀往往并不等于死亡。跳江被救起的人还挺多。跳江以后几天几个月,突然回家的,也不止一两个人。特别发水期,长江漩涡巨大,水流湍急,把人呛昏、卷走、冲走、搁浅偏僻弯道、甩上荒芜浅滩、甚至还有人不好意思马上回家索性先在外打工的,诸种情况,都有发生过。因此我期待好消息。或者说,我一直祈祷好消息。
却没有好消息。就连新闻的表述文字,都散发出很多坏气息。上述视频,调取于警方的天网监控。天网是不间断监控,所以可以看到下一个情节:男孩跳江6分钟后,一女子路过,捡起了手机。也正因这女子捡了手机,正因她说了夷陵大桥,男孩家人才跑去调看天网,才发现男孩两天前跳江了。从新闻的零散文字不难推测:女子在不知情的前提下,第一没有马上开机或者关了机,第二后来要失主拿300块钱取手机。男孩家人一听就怒了:我人都没了,你还敲诈!你没良心!你冷血!女子这才明白涉及人命,但也怒了:她认为她并不知咋回事却被骂,加上最初想图点小利还是心虚害怕,想躲麻烦,反嘴就说“手机别想了。”
新闻主要抓的,竟是这处剧情,并不是首先紧急呼吁并密切关注长江沿线搜救。新闻标题是:《可恨!她捡走跳桥自杀男孩手机拒还家属》《怒转!宜昌17岁男孩跳江自杀,她却在现场这么做…》形容词很重,“……让他们心碎的一幕……令他们愤怒的是,仅仅6分钟以后,一个路过女子捡起了手机……如这女人捡到手机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说不定弟弟还能抢救回来。姐姐泣不成声”点击量马上几十万。网友张口就骂动手就撕,尽管后来统统被删,男孩母亲已更受刺激,痛苦指数飙升到上网发文“……更可恨的是,儿子留在世上唯一遗物手机竟被一名冷血女人捡到后不予归还,甚至还敲诈我们钱物。难道(谴责)?难道(谴责)?难道(谴责)?恳请良心发现,归还手机”事情一下子被顶到死角。所有人都更加痛苦。而男孩生死未卜,搜救则被完全忽略。
生命实苦!且让我拿文字变一变,其实大可以这么写的:标题《紧急! 赶快搜救跳江男孩》《致谢!白衣女子恰巧捡到手机实为有缘》。姐姐说:好感谢这位陌生女子说了夷陵大桥,否则失联弟弟至今都不知下落。母亲说:我深信儿子还活着,恳请各方加紧搜救!儿子唯一留下了手机,捡到这个手机的女子和我们有缘了,我盼望尽快面谢。
假设是这样,结果会怎样?假设我们都以拯救生命和善待生命为第一要义。假设我们说话行文,都更注意隐恶扬善,给他人留一点转弯余地。难道不也是对我们自己更好吗?谁敢说自己永远不会遭遇意外需要帮助。谁又敢说自己永远不会犯傻尤其是无意的。可惜已经发生的,无法假设了。可惜这不是假设,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