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硬币测试
徐轶汝
  徐轶汝

  已在国内多个城市的繁华地段出现的“一箱硬币”测试不出所料来到了上海——

  昨天有人在轨交嘉善路站和徐家汇站放置了1000枚一元硬币和一箱矿泉水,并在旁竖了牌子,上书:如果您急需零钱和水,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结果是矿泉水被取完了,但只有两三人拿了零钱。

  这个结果和其他城市的大同小异,据说还有人在取钱时被“呵止”。于是,“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好感动,好温暖!

  被感动了?才怪,你“被套路”了。

  因为,这“一箱箱硬币”的背后,都有同一家公司的影子。媒体调查发现,广州、郑州、沈阳、成都的活动策划方,都属于同一家位于深圳的母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都发布了活动的相关文章,这些标题高度相似的文章成了爆款,公众号也赚足了粉丝和关注。

  这才是这些公司策划硬币测试的初衷,为了博眼球,为了营销!至于那些美好的说辞:唤起契约精神、做公益……也就是目的达到后摆出的姿态罢了。

  回过头来看活动本身,区区“一箱硬币”能否测出“城市温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测试不仅样本少(偌大的城市里只有两个点)、时间短(3小时),设置的条件和要素也过于单一。试试把测试的时间地点换成月黑风高夜,人烟稀少处;或者把硬币换成10元纸币?还可以找一群“演员”来“哄抢”硬币,看看围观者的反应。

  所以,这样的硬币测试,无论结果是“感人”还是“吓人”,都不能说明什么。光天化日的闹市街头,有人“送钱”,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有诈”,这从围观者纷纷拍照的举动就可以看出。而策划者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他们“踏准”了窥探人性这个“燃点”,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28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青岛龙虾”背后的“乌龙监管”也应警惕
硬币测试
套路?
“王爱国”真爱国?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硬币测试 2017-08-03 2 2017年08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