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编舞鬼才亚瑟·皮塔编创的英伦魔幻儿童舞蹈剧场《卖火柴的小女孩》昨日登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温暖的原创音乐、细腻的情感、唯美的肢体与欧式的舞台格调,“舞蹈剧场”赋予这部经典童话崭新的生命,在悲凉底色上开出希望之花。
结局 也是开始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不仅感人,还能以多种角度去解读诠释……”亚瑟·皮塔说:“我不想让观众回家时是沉浸在悲伤中,但我也无法否定卖火柴的小女孩最终会死亡的事实,所以增添了一个不同的结局。”
剧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还是在火光中死去,但这却并非结局,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制作人马修·琼斯和丽贝卡·琼斯拒绝以成人思维教条式地灌输给孩子,而是希望开放式的新结局激发更多小观众的想象。
剧组规定,无论巡演至何处,演后谈的提问都只面向孩童。在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中,让丽贝卡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家港的一个孩子问:“为什么这个世界看起来这么糟糕?”当时,主创们一度面面相觑难以作答,丽贝卡说:“最后我们合力给出的答案是,有时候世界就是有好有坏,所以需要我们协力让它变得更好。”
一人 撑起乐队
虽说是面向儿童的“舞蹈剧场”,《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制作上却是下足血本。不但以现场音乐演奏推进剧情,一人掌控七种乐器的表演也让人叫绝。而这由光杆司令撑起的“小型乐队”,不但有吉他、电子琴等常规乐器,更有欧洲最古老的手摇纸带音乐盒、世界第一件电子乐器特雷门琴的身影。音乐盒澄净清透的声音,敲击着人们的心灵,而特雷门琴制造的科幻音效,让全剧更富魔幻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为对比卖火柴小女孩的凄凉境遇,全剧营造了最华丽的意大利圣诞节氛围,演员们的服装呈现了维多利亚式奢华风格。虽然演员中有英美混血、英瑞混血,但大家统一都说意大利语。马修·琼斯说:“用意大利语不过是让孩子们听个韵味,并不期望他们懂,我们也不设字幕。事实上,舞蹈剧场作品本就以舞叙事,语言功能在此等同音乐、舞美,只用来增添意境。”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