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水元 季晟祯)昨日中午的一场暴雨,为酷暑降了温,却也浇出了本市防汛的“短板”。杨浦区、嘉定区、浦东新区等6个区的部分路段出现了严重积水,其中,国顺东路黄兴路在12时03分达到了67厘米。堪称上海地标之一的人民广场下沉式广场甚至成了一片泽国。最新气象预报显示,下周三前后,还将有大到暴雨“光临”申城。市防汛部门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今天到积水现场察看,立即采取措施“补短板”,全力“备战”下一场暴雨。
三方原因致积水
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章震宇介绍,积水的出现与三方面有关,一是短时强降雨雨量大;二是一些排水口被树叶等垃圾挡住,个别区域市容环卫人员未及时清除垃圾;三是个别地方建筑设施不利于防汛,如人民广场下沉式广场的长斜坡与西藏中路南京东路下面人行通道间缺乏挡水设施,雨水“长驱直入”。
市防汛办将立即召集绿化、市容两部门抓紧时间“补短板”,建议他们制定并完善防汛预案考核标准,以更好履行各自防汛责任。而对于一些不利于防汛的建筑设施,也将召集有关部门做好预案,从目前情况来看,将建议黄浦区在人民广场下沉式广场增设挡水、排水设施。
“两难问题”待破解
不过,摆在防汛部门面前的还有几个“两难问题”。据杨浦区防汛办主任刘刃介绍,按有关防汛预案要求,市容环卫人员在预案启动后要上街及时清除进水口的垃圾,然而,按环卫部门的工作制度要求,在有雷电预警的情况下,为防雷击意外伤害,环卫人员又不好在户外作业。黄浦区防汛办副主任谢骏介绍,人民广场下沉式广场斜坡上,原来曾想过建台阶或“驼峰”来挡水,但这里人流量大,如建台阶或“驼峰”,可能会增加人员通行的安全隐患。
如何处理这些“两难问题”,正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刘刃和谢骏均表示,今天会请相关部门再次到昨天积水的现场察看,并举一反三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据了解,就在前不久,原来同样是防汛“短板”的嘉松中路沪宁下立交,汛期一遇暴雨就严重积水的顽症,已得到彻底解决——路政等部门克服用地与交通难点,在这里建成了一座“建在地下、藏于绿化中”的“一体式”泵站,各泵站自动感应水位自动排水,整站实现了远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