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内释放克制和强硬两种信号,安倍表态令人生疑。分析认为,安倍欲借外交提高支持率,化解眼前危机,“转圜”鲜有实质内容。
现任大臣无人参拜
今年“8·15”,日本内阁大臣无人直接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安倍2012年底第二次上台以来,靖国神社春季、秋季例行大祭和“8·15”首次出现“零参拜”。
这也是日本自2010年、2011年民主党菅直人政权以来,再次出现阁僚“零参拜”,还是自民党政权自1980年开始阁僚参拜以来,首次没有阁僚在“8·15”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当天委派自民党总裁特别助理柴山昌彦代替自己,以自民党总裁名义自掏腰包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费)。曾在担任阁僚时参拜过靖国神社的总务大臣野田圣子、厚生劳动大臣加藤胜信今年也没有参拜。
《日本经济新闻》16日分析,安倍内阁之所以首次无人参拜,是优先考虑在应对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与中韩两国合作,此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生事对日本不利。
改“慰安妇”协议免谈
安倍15日下午在首相官邸会见即将访问韩国的日韩议员联盟干事长河村建夫时叮嘱河村,日韩“慰安妇”协议“绝对不可能变卦”,以强烈表态再次否定重谈协议。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向安倍传达要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打算后,安倍嘱咐,“虽然韩国放出很多问题,但你要记住,日韩协议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作为首相经历千辛万苦才达成的”,“协议意味着一切,我根本没考虑会出现其他附加情况”。
韩国上月启动工作组,重新审议“慰安妇”协议达成过程。《中央日报》指出,安倍15日明确提出不会与韩国重谈协议的方针,势必给韩日关系带来不小影响。
“转圜”鲜有实质内容
分析认为,目前安倍内阁民意支持率下降、地方选举接连受挫,因此试图通过任命有“鸽派”色彩的大臣、“8·15”内阁成员不参拜靖国神社等举动,缓和与邻国紧张关系,提振支持率。
然而,安倍在15日日本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的讲话有意避谈侵略战争责任,对日韩“慰安妇”问题又持强硬立场,显示其“转圜”鲜有实质内容,幅度有限,主要意图仍是化解执政困境。 刘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