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昨天李宁公司续约CBA后传出的有关信息看,尽管每年的赞助费用会依据以后联赛场次的增加而向上调整,但赞助金额与上一周期比确实是大幅减少了。这与目前体育投资大环境遇冷的现状有关。一年前体育市场因中超视频版权卖出5年80亿而急剧升温,当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CBA的商业价值也会水涨船高,各项赞助权力获得的费用将会倍增。但大举进军体育产业的乐视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事件,让各路投资方清醒了起来。如果重金投入得不到回报,还会有谁大举跟进呢?
李宁公司此次能以较低的价格续约CBA,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竞争者。尽管过去的五年李宁公司赞助CBA的效果非常好,李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大幅回升,公司也从亏损到今年上半年毛利剧增至19亿。但对李宁公司来说,如果能以半价续约,为何一定要继续出高价呢?这和五年前李宁公司与安踏及其他运动品牌争夺CBA装备赞助权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时,安踏公司连续五年销售将近翻倍的CBA赞助效果让李宁公司痛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赞助CBA夺回市场份额。5年20亿的中标价,是在当时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产生的。而现在,当李宁公司发现出一半的价格也没有别的公司来争抢CBA的装备赞助权时,谈判的主动权就不在CBA公司那一边了。
从CBA公司的第一个商业合同看,钱是少多了,但据此说CBA的商业价值在减少,还有待观察。CBA每年各类赞助商有二十多个,而以往不太重视的视频版权的销售,今年也会公开招标。CBA的视频版权去年最乐观时曾被估到5年60亿,现在看来也会大幅缩水。CBA公司的招商最终会取得什么业绩,现在还很难说。不过,即使CBA招商结果达不到预期,也主要与市场环境有关,并不一定意味着CBA自身的品牌价值在下降。
本报记者 王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