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佛禅寺大平移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早年是从虹口江湾镇“平移”到安远路的。
1882年,普陀山慧根法师,单丁行脚,学习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精神,历五台、峨眉,入西藏,出缅甸,开山取玉,请得玉佛大小五尊归。1899年,慧根法师自缅甸返回普陀山,并托轮船招商局将玉佛运回国内。路过上海时为弘扬佛法,特留下坐、卧佛各一尊佛像供沪上信众瞻礼,三尊小像奉回普陀山。
慧根法师发愿在上海募建寺院,以贡玉佛。先由居士盛朴在张华浜八角亭供奉玉佛,1900年,慧根法师得到时在淞沪铁路局任职的盛宣怀亲戚赞助,在淞沪铁路江湾车站之侧,今车站北路附近购地30余亩建佛寺以供玉佛,称玉佛寺。据说,寺基有三亩,寺屋有四进七十二间,共占地三十三亩,规模颇为壮观,成为当时江湾地区的一大胜迹。但不久慧根法师圆寂,继任弟子本照法师勤勉先至,躬请藏经。
辛亥革命期间,寺院被军队占领,佛像亦抛掷于野外。本照法师呼号力竭,但无济于事,不久亦示寂。后由盛宣怀将玉佛请回上海市内。此时正有从天目山昭明寺退院的宏法法师来沪,诸山长老推举他继任主持。宏法法师与常州天宁寺冶开大师等香林诸老有广泛的佛缘,在弘扬佛法上相互照应,不久在麦根路上赁屋安置玉佛。(旧时麦根路相当于今天新闸路以北石门二路段、康定东路、泰兴路北段、至西苏州路西接淮安路。)江湾原址曾被改为妇孺救济会留养院,后毁于一·二八淞沪战争日军炮火。
新任掌门冶开大师为法门泰斗,道行超卓,继任后遂开佛场举办结七活动,一时吸引许多佛徒来此参加活动。冶开大师与宏法法师圆寂后,由可成法师继任住持。他以为租屋并非长久之举,还是盛宣怀解囊捐献,在槟榔路(今安远路170号)征用土地十一亩余,1918年起建新寺,历经十年建成。首建的禅院就是今天的玉佛禅寺南院,其中禅寺大门的照壁安置在今安远路南侧。
据《江湾里志》记载,早年的江湾镇地区宗教繁盛,集中了10多座寺庙,是上海建有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
那么当年江湾镇地区为何会“集聚”建造了那么多寺庙哪?现有资料显示,当年江湾镇地区住有许多达贵要人,镇上园林别墅和私家花园众多,明代在景德观北面建有沈氏花园、镇西的后面建有傅氏花园、严家角附近建有晚香花园等;清代则在郁家浜附近有位金明理建有南园、北街左侧则有金迈建有就圃、悦来桥左侧则有严秉衡建有严氏圃、别有姓陈的人建有息圃、在息圃前则有陈奉直建有涉成园等。这些富豪和达贵要人经常需要到寺庙去祈福,祈盼生意兴隆和生活平安;另外,江湾镇地区离市区又比较近,商业相对比较繁荣,又是交通要塞,素有“铜江湾”之称,南来北往的人很多,这就促进了许多佛教人士在此建寺庙。据上了年纪的江湾镇地区老人讲,他们的父辈曾经告诉说,当年的江湾镇周边香火很旺,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各寺庙里都是人。
然而,随着江湾镇地区屡遭战争的破坏,特别是上世纪两次淞沪战争期间,江湾镇地区的众多寺庙都被破坏,古迹已荡然无存,目前较大规模的寺庙仅剩三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