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在王汝刚、赵志刚、茅善玉、史依弘等16位戏曲明星共同演唱的《精彩老朋友》中拉开帷幕,这阵容几乎囊括了上海菊坛精英。不顾严重腿疾的央视名嘴倪萍今天也特地从北京赶来,她和叶惠贤、曹可凡、陈蓉、金炜、钱云等6位主持组成了这台《精彩老朋友》的超强主持阵容。
大屏幕上,出现了张瑞芳、孙道临、周小燕、王晓棠、于洋、田华、乔奇、陶玉玲、童祥苓、严顺开、曹鹏等100多位老艺术家曾经亮相《精彩老朋友》时的场面。叶惠贤说,我们这节目没有什么稿酬,却吸引了这么多“精彩老朋友”纷至沓来,精彩献艺,这是节目为老人服务的公益性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精彩老朋友》中,与叶惠贤相识最早的老朋友是王汝刚。1977年底,他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工团借到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当相声演员,滑稽老前辈杨华生就请他去看滑稽经典《72家房客》,并高兴得像发现了宝贝般地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小皮匠,你们来看看!”这个表演出色的小皮匠就是王汝刚。
倪萍说,她和叶惠贤是老朋友,20多年前,她们就相识在“金话筒”颁奖典礼上,叶惠贤也请她来沪扮演过《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春妮。倪萍笑道,让她演春妮,是因为上海找不到像她这样土的人。
《精彩老朋友》为“银发一族”举办了才艺大赛、歌手大赛、舞蹈比赛、模特儿大赛、老夫老妻魅力赛等10多项比赛,让老人尽显青春,绽放活力,还给老人们送来了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它的“精彩老来伴”这些年来接受了1万多名老人、8万多电话踊跃报名,这一“荧屏鹊桥”使200多对老人喜结连理。
关爱老年生活,守望金色人生。遗憾的是,当下荧屏老年电视栏目非常稀缺,这也是人们在《精彩老朋友》离别观众时倍感珍惜的原因,也使它的13年坚守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说句实话,老年人其实是电视节目忠诚度最高的观众,也是最不该被荧屏所遗忘的。这是因为,孩子忙着读书,青年忙着工作,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忙得不亦乐乎……惟独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有着最丰裕的时间去观看电视,享受生活。不少老人甚至把电视作为晚年生活娱乐休闲的首选。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多为老年人服务,是包括电视在内的文化精神产品的题中之义。本报开设专门服务老年读者的专刊《金色池塘》,名字取自获得奥斯卡奖的同名电影,该片关注的也是老年休闲生活、三代情感关系等,且充满诗意。这一叠充满温情的新闻纸,也努力想得到老年读者的更多喜爱。
然而广告主和广告商有一个误区,认为青年白领“更有消费力”,所以电视为了吸引广告难免向青年观众倾斜。这一商业的趋利性,使得老年节目越来越少。上海早已进入老龄化城市,但是放眼社会,为老年人制作的精神产品却比较少。在这方面,似乎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关爱老人,不仅出于尊老爱老的道德传统,也是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