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就到嘉定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去看一看。
“浓缩春晚”
昨天下午举行的是一场名为“走进春天”——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惠民交流活动,现场将揭晓由公众投票产生的“民星文化联盟”logo。记者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场社区里的自娱自乐活动罢了。可昨天在剧场入口处拿到节目单后,记者就知道自己的判断有错。从整个晚会的节目形式上看,载歌载舞、配乐诗朗诵、时装走秀……都没有什么意外。意外的是,像央视春晚一样,还安排了戏曲大串烧,甚至有语言类节目——相声小品。
走进剧场,不仅灯光、舞美、音响到位,多媒体的大屏幕上,时而展现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时而映衬着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全程录制下来,简直就像一台“浓缩版春晚”,而且全程无NG。
表演专业
除了节目形式不输春晚,演员的表演也基本达到了专业水平——舞蹈演员摆“一字开”,轻轻松松;歌唱演员歌喉嘹亮,余音绕梁;时装表演身姿婀娜,弱柳扶风;戏曲小演员的三年童子功已然不同凡响……
当然,这些演员都来自社区,并非专业出身,能达到如此高的表演水平,多亏上海市民文化节这些年来的培育,“舞台上的这些表演团队,大多是市民文化节中的百强团队。”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协会会长、民星文化联盟会长严震华介绍说。
“从2004年起,上海每个街镇就已至少拥有了一个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发展到现在,整个上海已有两百多个了。”严震华说,“我们这里不是专业的表演团队,但表演能力确实很强,因为参与者很不一般,有些市民常与大学生一起表演,社区内还有小荧星,今天也来表演节目了。”据说,昨天的节目并非刻意挑选,而是各个社区主动推荐的,晚会根据需要从中精选了几个。如此看来,民星之中,确实藏有高手!
未来更棒
看完了表演,见到这么多民星高手,再来了解一下“民星文化联盟”究竟是怎么回事。
刚刚提到,上海拥有两百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民星文化联盟”就是为他们搭建的交流平台。根据各中心的地理位置,联盟又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分盟会。
“从前,各个中心只能各自为战,节目只在自己的社区里演,好多优秀节目别的社区居民只有借市民文化节的机会才能欣赏到。现在,联盟搭建了新媒体平台,各个社区把各自的节目放在上面,别的社区看到了就可以邀请他们去表演。通过跨区域的交流,真正盘活了全市公共文化优质资源。”严震华说。
今后,全市街道乡镇的社区“百强文化团队”将汇聚成几百支城市“文化轻骑兵”,跨区域开展文化活动。就像联盟logo,“5个三角寓意着5个片区,散开大家都是小三角,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五彩的星星,象征‘万众一心(星)’。”严震华说。有了这样的平台,市民的节目将会更精彩,来年社区春晚上,民星的表现将更棒。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