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场的不少人来说,过年的深刻记忆大多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家马尚龙说,现在似乎有一个误区,好像过去过年都是很艰苦的,买菜、买年货样样都要排队,家里条件不好还得想方设法凑齐一桌菜才能团圆,但怀旧文章里恰恰忽略了当初那种热闹的感觉。他说:“以前过年其实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排队图的是热闹,图的是嘉年华的感觉。”
随着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年味也在不断变化着。作家胡展奋说:“我们这代的记忆里,浓浓的年味很大程度上是长期的物质匮乏导致的。”孩子们一年里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平时没有的新衣服。一大家子人很早就围在一起包饺子、磨糯米粉、灌香肠、做酒酿,为年三十和正月里的宴席做准备,一年里对物质生活的期冀都在过年这段时间里集中释放了……
如何让大家对春节重新产生期待感?建立新的仪式感或许可以成为一种破局的思路。今年市文联举办春节文艺嘉年华,也正是试图引导人们从过个“生活年”转化为过个“文化年”,用艺术的方式寄托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