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何时重修
古戏台和茶园?
朱光
  朱 光

  邀请了俄罗斯、立陶宛、日本、英国等一流剧目来上海演出的静安现代戏剧谷演出季,今晚闭幕;修葺一新的中国大戏院一个月后又将盛大启幕,新一轮海内外一流戏剧盛宴继续登场——这还只是两个区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过程中,在戏剧舞台上下的功夫,并不包括常年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码头的上海大剧院、上交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和话剧中心等上海活跃度较高的二三十座剧场本来就很丰富的演艺活动。

  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的建设,是写进“十三五”规划的文化要事,具体体现在今后5年内在黄浦区环人民广场一带,将新建、改建二三十座剧场——相当于眼下上海最活跃的剧场数量的总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发布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上已出台的“文创50条”,都明确提出要把上海打造成亚洲演艺之都。眼下,致力于剧场建设的不仅限于黄浦,还有徐汇、虹口、长宁和浦东新区等。徐汇滨江将建造六座大小不一的音乐剧专门剧场。虹口区与百老汇最大的剧场经营公司倪德伦合作,携手共建上实音乐剧中心。长宁区将建设虹桥百老汇剧场。而在浦东新区将树起上海大歌剧院,希冀其对城市的推动作用最好堪比悉尼歌剧院之于悉尼……留心分析一下当下引进的剧目和即将建造的剧场及其集群定位,仔细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在亚洲演艺之都上演的剧目只聚焦于欧美吗,能否也适当多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元文化?是否只有百老汇音乐剧这一种类型的剧目才有盈利可能吗?当新一轮剧场建设暂告段落之后,我们应该以何种内容错位竞争?

  中国大戏院原本是专业京剧剧场,是梅兰芳、程砚秋经常登台的地方,现在似乎与时俱进成中外戏剧汇聚之所。那么,当我们与各国戏剧人交流愈发频繁之际,作为东道主应该以何待客?我们可以请外国友人去吃小笼包、春卷、虾肉馄饨。但是,我们请外国友人享用中国传统文化盛宴的时候,是否还是只能去逸夫舞台、宛平剧场和周信芳戏剧空间这三个戏曲专业剧场?

  在忙着与外国戏剧对标的时候,我们何时也能全盘恢复若干看戏的古戏台和茶园呢?那才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戏曲演出和观赏的情景再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生态上海·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广告
学生执教数学课为何那么圈粉
校园地震 实战演练
何时重修 古戏台和茶园?
每一堂龙舟课都有“心灵鸡汤”
高龄老太误吞假牙 食道镜下妙手取出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何时重修
古戏台和茶园?
2018-05-23 2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