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体验当下活力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现位于建国中路22号,是依据不平等条约设立的司法机构,于1918年建成。今年正值该文物建筑建成100周年,百年来相继为第二特区地方法院、汪伪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检察处、芦家湾警局等。这里曾关押过陈独秀、七君子等进步人士,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风云往事。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市高级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先后设于此。百年以来一直为政法机构使用。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为外廊式建筑,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底层水泥仿石饰面,有外置石梯,开拱形窗洞;一至二层采用清水红砖砌筑,砖工精美。红瓦四坡顶,檐下有齿形带饰,檐壁周遭有回纹带饰。
原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捕房旧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公共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又融入了中式建筑的装饰特征。该建筑现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所在地。作为一处使用中的政法机构办公场所,这是首次大规模对公众开放。
德莱蒙德住宅位于静安区华山路263弄7号,由上海的白礼氏矿烛公司购地投资兴建,于1917年落成,因外侨德莱蒙德在此居住而得名,现为光明食品集团的办公楼。该住宅为一幢三层三开间的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正门外设计多级踏步,踏步护栏用青砖夹红砖线,栏顶设计多处护手,造型别致,色彩对比感强烈,大门外凸,用青红相间的砖头簇柱,柱头则以红砖刻科林斯柱式。整幢建筑风格典雅、内饰精致、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据悉,参观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需通过黄浦文化云(黄浦文化微信公众号)预约,需携带身份证明,参观时间为6月9日9:00-11:00,13:00-15:00。德莱蒙德住宅无需预约,开放时间为:6月9日9:00-12:00,6月10日9:00-12:00,由于开放单位为正在使用的办公场所,故参观范围仅限于德莱蒙德住宅一层大厅。
历史建筑需要解说
与这两处首次开放的建筑不同,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大部分属于平日免费开放,在文化遗产日当天有发放纪念册、提供讲解等特别服务,还有一些属于仅在遗产日当天免费开放。静安区的何东公馆也是平日里不开放的文物建筑,遗产日的开放实属难得。
行走街巷,寻觅街巷里的红色文化,还需要完备的地图。6月底,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进行上海红色文化地图首发仪式。地图总计收录了全市300多处红色史迹,同时将提供电子版,通过扫二维码即可下载。同时期还将有新一批文物保护标志牌举行揭牌仪式,陆续分批对现有的文物保护标志牌进行替换。新标志牌增加英文注释和丝网印刷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文物建筑的信息,包括历史照片、现状照片、中英文简介等。
本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
街角遇到非遗
非遗不仅仅活在历史中,活在过去的作品里,它们也应该是体现文化传统的生活,可看见,可触摸。非遗传承在人,遗产日的活动,市、区、街镇三级文化设施开展以传承人为核心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800余项,350位非遗传承人扎根于各个社区,人们随意走入一个社区都能与非遗相遇,体验非遗,使“非遗在社区”真正做到回归当地民众的生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去。
历史文物建筑又是遗产的物质存在,彰显的正是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在当下的修复利用与开放,不仅是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还应成为连接文化遗产与当代现实生活的桥梁,为现在的生活与工作提供观看的新角度和表达的新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建筑,就是做好明天的申城文脉传承。
在街角,与物质遗产相遇;在社区,与非遗传承人相遇。传统和历史只有进入日常,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
徐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