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议“师说”
黄柏生
  黄柏生

  如今用于尊称对方,“老师”成了最时髦的热词。你看电视台的主持人或报刊撰文者,为表谦恭,不知何时肇始、何人发轫,逐渐洇化濡染,已成高频热词。

  若论对“老师”称谓的定义诠释,1200多年前的韩愈最精准全面,千秋咸服。他首先核定的是传承关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然而,你与之初见乍逢,毫无瓜葛,为表自谦,舍弃(或不懂)前人早已提供的大量“适销对口”、可供遴选的雅词,偏跟风忸怩作态地故意降“阶”为“徒”,而在“敬辞”之后的言谈或行文中却频频高谈阔论、伶牙俐齿,把眼前的“老师”PK得疲于应对,不亦滑稽乎!

  韩老夫子的理念的确不同凡响!他视野和襟怀都开阔,不拘泥于师生认可的程式。他引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惊鸿一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尽管他开明如此、“新锐”如此,然则,他始终强调传承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原来,在“同门”的“道”和“业”方面,能被称之为“师”的对方,一定比你走得远、钻得比你深、绩效比你大!

  明乎此,据韩愈夫子的经典教诲,若双方无师承关系,只看对方年事稍长、声誉较隆,一律开口闭口以“老师”相称,然后分道扬镳,实在是一种既肉麻又虚伪的冷幽默!

  该先生称先生,该女士叫女士……

  正确的敬词的获知和应用,只需以“敬辞”点开“度老师”,成百上千,可供足下嘴上笔下缤纷生辉。

  我教了四十多年的语文,而今,当年的学生硕博纷纷,他们的“道”之深、“业”之精,我均为之望尘。因此,我也相应称他们为“师”,不是阿谀或故作自谦!

  老师,这一发自内心的敬辞,不该被滥用或亵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我议“师说”
老母亲的幸福生活
智慧快餐
上海爷叔“买汏烧”
皮厚赛过邓禄普
智慧、善良和美丽
对话音响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6我议“师说” 2018-07-22 2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