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流行着一句斥人的俗语,说一个人不要脸面便谓之“皮厚赛过邓禄普”。邓禄普系一个生活在苏格兰的英国兽医,他是最早发明充气轮胎的人。用轮胎比喻人的脸皮厚,超形象。不过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的初衷不是为了帮助汽车工业,而仅仅是为了让人能较舒适地骑自行车。邓禄普看见小儿子在石块路面上颇为吃力地骑他的老爷三轮自行车,便有了想法。起先,他用的办法很简单:将多根橡胶带粘在一起,用婴儿奶瓶上的吸奶嘴做气门,拿足球打气筒给轮胎充气。不知不觉地,邓禄普在这方面的兴趣与日俱增,他还得出了一个推论:能在自行车上发挥有利作用的东西,必然也能在所有其他用轮子移动的交通工具上。1888年12月7日,邓禄普终于获得了充气轮胎专利证书,专利号10607。证书上写着:该专利较大程度地改进和简化了用轮子移动的车辆,尤其适用于较轻量级的车辆如自行车、轮椅、救护车等。
邓禄普的发明引起了很大反响,《爱尔兰骑车人》杂志对这一发明进行了嘲讽;然而,当充气自行车轮胎帮助自行车赛车运动员赢得荣誉后,嘲笑者们一下子便哑火了。不久,邓禄普成立了一个生产和销售充气汽车轮胎的公司,和人们想象的相反,邓禄普没有从中获得很多利益。一桩专利诉讼案使邓禄普损失了许多遗产——一个名叫罗伯特·威廉·汤姆森的人声称,在几十年前,他已经实践过将动物肠子吹胀了来做充气轮胎,致使邓禄普不得不花费大量钱财来对付和处理这一事件。很多人为邓禄普抱不平,有的甚至批评邓禄普过分急于息事宁人而让人钻了空子。事后邓禄普觉得面对一个大公司,压力太大,终于将他的专利以3000英镑转让给他的生意伙伴威廉·哈维·杜克罗斯。
从1888年的充气自行车轮胎发展到世界最重要的汽车轮胎制造厂之一,邓禄普轮胎经历了无数技术革新和改良,包括(可将雨水往侧面导出的)轮胎外形、缺气保用技术(轮胎发生故障后,能以较低的速度继续行驶80公里)。
1983年,邓禄普和固特异(美国轮胎橡胶公司)加盟日本康采恩住友橡胶工业公司,成为全球轮胎合资企业的一员。2015年,合资公司解散,全球商标轮胎的供应权按新协议重新分配。在欧洲(俄罗斯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轮胎供应权全部归固特异公司;在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固特异继续保留将邓禄普轮胎用于自由轮胎市场的权利以及为新车首次配置轮胎的权利(但不为日本生产的汽车提供轮胎,对此,住友橡胶工业公司享有轮胎供应权,包括供应摩托车轮胎);在拉丁美洲地区(墨西哥除外)、亚洲地区(印度除外)、整个非洲地区,住友橡胶工业公司持有邓禄普商标轮胎的供应权;在印度,由印度鲁雅集团提供轮胎;2017年,住友橡胶工业公司又获得了为体育赛车提供邓禄普轮胎的权利。从企业体制的变化和轮胎供应权的问题可见国际经济贸易的的复杂性,商场如战场,一点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