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爷叔“买汏烧”
张林凤
  张林凤

  退休不久的李君有点心烦。以前是单位团队协奏曲的指挥员,如今在家操持锅碗瓢盆,可太太却常抱怨:油多、盐少、汤不鲜。李君抱怨:“我在单位能一锤定音,在朋友中也能一呼百应,凭啥在家买汏烧要受指责?”抱怨归抱怨,第二天照旧。对此,王君很有同感。王君热衷舞文弄墨,但每到下午三点,即使文思泉涌也得遏止,他要用美味晚餐迎候妻女回家。有阿姨笑称:“上海爷叔不都是这样的嘛!”

  上海爷叔安之若素买汏烧,堪称沪上一景。早些年外埠来人,甚觉不可思议。于是就有了“围裙丈夫,小家败气”“男做女工,越做越穷”之类的话来;或索性根据谐音称之的“马大嫂”。司空见惯中,人们渐悟:其实,上海爷叔的买汏烧,展示的是和睦家风、绅士风范和海派文化。先贤不也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哲理吗?“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爷叔一旦从买汏烧中悟出生活真谛,高品质人生立意脱颖而出。

  不可否认,上海爷叔美好的遐想一定是:太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但不争的事实是,关键时刻往往上厅堂的是太太,下厨房的是爷叔。文艺人士刘君,平日演出繁忙,鲜有空闲下厨房。一次,亲朋好友几十人光临,他用待客最高礼仪——亲自下厨房招待大家。前一天下午,他就上菜场、进超市采购,回家拣洗剖切,一直忙到下半夜。第二天,刘君变魔术似的将一道道美味端上桌,还有“刘氏”独门绝技的套锅蒸鸡。宾客赞他将舞台创作转化为灶台创意。

  以前,我住虹口周家嘴路的公房,五楼七户人家的上海爷叔,每天争相展示自己的买汏烧功力。当年爷叔们都还在职,但每天下班后和双休日,总有几位围着围裙,利用烧饭间隙,到长长的过道上聊几句。聊得最多的是烹调技艺,相互勉励争做先进家庭“煮夫”,欢声笑语伴着饭菜香荡漾在楼道上。

  在单位任生产科长的沈爷叔,也有一本“买菜经”,鲜活的虾要二十多元一斤,选那种“撑脚虾”便宜四五元,买回家立即洗净下锅,味道差不到哪里;数度赴德国考察的董爷叔是鼓风机专家,向邻居演示在德国将煮鸡蛋放置蛋托中的吃法,既好吃又有情调,当时市场上蛋托少有买,从德国带回的蛋托时常在邻里间周转;我家老公是机械设计工程师,他将用“绿豆火”焖熟红烧肉的技艺传授给其他爷叔;难得回家的刘爷叔是国际海员,他教会了大家船上用葱油清蒸鳊鱼的烹调大法。还有几位爷叔烹饪技艺上略逊,但在子女教育、艺术欣赏上的指导,令邻居们受益匪浅。

  采访过一位企业家,他让每位高管持有股份,但有约定:谁离婚就收回谁的股份。他说:一个男人如果连家庭都经营不好,又怎能经营好团队呢?我引用其外延:上海爷叔的买汏烧就是经营好家庭的重要部分。不置可否?那就到爷叔家一探究竟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我议“师说”
老母亲的幸福生活
智慧快餐
上海爷叔“买汏烧”
皮厚赛过邓禄普
智慧、善良和美丽
对话音响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6上海爷叔“买汏烧” 2018-07-22 2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