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
和往年议题总围绕如何在继承古典技巧上进行创新发挥不同,此次论坛上,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南非国际芭蕾舞比赛CEO德克·巴登霍斯特率先抛出的观点就是:“我们必须认清现实,随着文艺娱乐样式的丰富,古典芭蕾已经成为了小众艺术,它需要思考如何调整姿态,以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的观众在哪里?他们不在剧场,都在家里。”随着网络触角和社交平台的不断延伸,不论是相隔多远的芭蕾大师或是交响名团,都能通过网络迅速传递到人们的电脑或是手机上。“我们拿什么吸引人们走出家门、走进剧场?”巴登霍斯特强调:“是时候,放下技术上的斗争,寻到让芭蕾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法。”
“我们总是强调看芭蕾的时候不要拍照,当然这是剧场礼仪,但为什么就不能找到一个方法,让观众既能拍摄又不会影响现场表演?”在巴登霍斯特看来,芭蕾之所以渐渐远离观众,和当下观赏习惯的改变也有关系,“我们要找到方法,把电视机前的观众吸引到剧场,让观众更多参与欣赏。”
传承
百余年前的“火鸟”飞翔在当下
出身芭蕾世家的芭蕾大师安德里斯·列帕,因家学渊源,自小接受耳濡目染的芭蕾熏陶。现如今,他游走在世界各地,不为寻找芭蕾的创新之路,而是热衷于“抢救”俄罗斯芭蕾经典并将之带到世界各地。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俄罗斯文艺也曾遭受重创,芭蕾发展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几乎是停滞的,许多优秀的舞者和编导纷纷改行。而那些惊艳无数人、为俄罗斯芭蕾树立丰碑的作品也逐渐被遗忘,消失于舞台。1993年起,列帕就不断重排经典,以期恢复俄罗斯芭蕾原貌。他将与《天鹅湖》齐名的,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福金编舞的《火鸟》重新搬上舞台,让这只燃烧着芭蕾理想的鸟儿飞遍世界。
和巴登霍斯特用心钻研芭蕾新的传播方式不同,列帕则从艺术层面,专注于将古典芭蕾中最精华的部分保留和恢复,实践证明:“真正的经典在历经百年后,照样能够折服人心。我们的创作,应该更多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创造不出好像当年那样的传世之作了。”并且,他也坚持,唯有来到现场,观众才能感受到芭蕾的激情和震撼,“这是隔着屏幕难以触摸的感动。”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