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惑的舞者
简平
  简平

  舞蹈家黄豆豆给我打来电话,声音里有些茫然,说他怎么忽然就到了不惑之年了呢,甚至一下都想不起这段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听后,想到当年自己四十初度的时候,也是像梦游一般恍恍惚惚的,而且,甚至到今天似乎还远远达不到不惑的境界,常常会生出许多的疑惑来。

  记得黄豆豆还不到二十岁时,我去采访他,时间安排在开演之前。那天上午,他在家里练习时不慎崴了脚,结果他父亲忧心忡忡了一整天。我在剧场后台采访时,黄豆豆一边化妆,他父亲在一边帮他涂敷药膏,轻揉细按。我有些不解,心想黄豆豆自己倒是觉得没多大关系,他父亲是不是过于紧张了。有人跟我说,黄豆豆的父亲很喜欢跳舞,但时运不济,抱负得不到施展,所以,将自己未能实现的夙愿寄托在儿子身上。我父亲同样富有文艺细胞,同样在那个年代难以施展才能,当看到我喜爱文艺的时候,他总是竭力地呵护我、帮助我,所以我很愿意他将自己的理想“转嫁”给我,而我会努力地不辜负他的期望。我相信,事实上,做父母的更能感知自己孩子的天赋,而且如果真的与自己的爱好相近,还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增进孩子的才华。

  没有人比黄豆豆更加理解自己的父亲了,尤其是在他父亲去世之后。黄豆豆给我打来那个有些茫然的电话后不几天,我便收到了他将在今年上海书展上推出的《黄豆豆赏舞课堂》,除了四张DVD,还有他的随笔集《舞者随笔》。就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些黑白照片,上面留下了黄豆豆父亲优美的舞姿,他虽然是温州一家工厂的职工,但他和厂里爱好文艺的工友们,创作排演了不少舞蹈剧目,声名在外。黄豆豆写道:“自从我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为了能让我更好地训练,更好地舞蹈,父亲来到了他的出生地——上海,为我挑起了所有生活的重担。整整九年的时间,父亲默默付出,毫无怨言。终于有一天,不经意间,我突然发现白发已悄悄地爬上父亲的两鬓。可每当看到我和演员们在练功房里排练、在舞台上演出,他的眉宇间就会流露出幸福与欣慰之情。是的,父亲从来就是热爱舞蹈的,他将舞蹈视为自己最高的事业与梦想。”在黄豆豆的眼中,他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舞者,而他对于自己的照顾,与其说是成就孩子的事业,不如确切地说,他是艺术的“传播者”和“保护神”。

  我读着黄豆豆的随笔,忽然发现他的“茫然”或许来自于他对孩子的歉疚,他跟我说,他的大女儿都上小学了,小儿子现在也走路利索,说话顺溜,可他觉得由于忙于工作,所以在持家育儿方面的家庭责任担负是很有限的。我想,如果他以自己的父亲作参照的话,内心确实会因此而生出不少感叹的。好在黄豆豆是个有着极强领悟力的人,他在随笔里写到一次在长途飞机上的睡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超现实场景:很多很多年之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自己即将与这个世界道别,突然,身后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顺着声音缓缓回头,一眼望去,竟遇到了那个年幼的、还未曾习舞的、幼儿园编号为215的自己。他问他,还有最后一分钟,你此刻最想听到谁对你说话?他想到了同事、同行和观众,想听到他们对他舞蹈事业的肯定。但是,最终他选择的是希望听到自己的家人对他说:“你是一个合格的男人。”

  我觉得,一个在舞台上谢幕后便深深地融于温情的家庭生活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孩子怀有深厚的责任感并愿意扶持他们展开理想翅膀的人,才是一个不惑的舞者,黄豆豆能够作出这样的选择,那他真是明辨不疑的四十之人了。他叮嘱我说,你也要多多地跟家人在一起,我说那是当然的,因为我也有喜爱艺术的孩子,因为我也有作为榜样的父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没有空调的夜晚
不惑的舞者
鸡鸣闻三国
吐峪沟农家
社区巴士
阅读带来的“奇妙”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不惑的舞者 2018-08-06 2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