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聚焦/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背后的故事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背后的故事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背后的故事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魔王”收了个巴新徒弟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背后的故事
陶邢莹
■ 张怡宁(左)手把手指导徒弟杰弗里 图 新华社 
■ 今年暑假,巴新运动员在中乒院接受指导 上体院供图
  小小银球,乒乓作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院,昨天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和巴新总理奥尼尔一同观摩了前奥运冠军张怡宁和她的巴新徒弟杰弗里的训练课。

  “大魔王”张怡宁为啥收了个巴新徒弟?她的徒弟水平如何?这就要从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说起了。

  梦想越来越近

  11月11日到今日,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巴新训练中心第一期训练营第二阶段的训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举办,作为教练员,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和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教师张怡宁来到训练中心指导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队队员。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是大洋洲第二大国。巴新希望将乒乓球作为竞技体育乃至国家与民族形象提升的突破口,着力发展,于是,向国际乒联提出了乒乓运动发展援助。

  上海体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积极响应国际乒联的号召,从今年5月起开始谋划训练中心的成立事宜。

  18岁的杰弗里,此番再次见到中国师傅张怡宁,兴奋不已。今年暑假在上海体院,他和三名队友度过了难忘的两个月。每天接受中国高水平教练的指导,并学习了基础的中国课程,还体验了剪纸、书法等传统中国文化,令他受益匪浅。

  据中乒院教练杜鹏介绍,没来中国前,他们只有周末才训练,跟之前相比,他们在中乒院的训练强度增加了几倍。在巴新,他们原本只进行简单对打,而现在,他们开始接触到了对攻对拉、发球抢攻等实战技巧。

  回国后,这四名运动员揽下了巴新国家比赛单打前四名的三位,显然,中乒院的集训令他们的乒乓技能有了飞速提升。

  昨天的揭幕仪式上,杰弗里坦言,自己的梦想,是有朝一日代表大洋洲参加奥运会。“朋友们都说我很幸运,我感觉,奥运梦想离我越来越近了。”

  球拍销售一空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在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院唱响,这是一批巴新学生现场演绎的。伴随着乒乓的跳跃,现场满是青春的节奏。

  前世界乒坛一姐张怡宁的到来,点燃了巴新人民的热情。巴新乒协主席邵余平感慨,“听说张怡宁要来,当地体育用品商店里的乒乓球拍销售一空,当地居民都想找奥运冠军签名。他们不仅把张怡宁看作世界冠军,更看成是‘国宝级人物’。”

  如今,张怡宁作为中国乒乓球学院的教师,负责中国乒乓球学院的教学和海外推广。同杰弗里对打之后,张怡宁表示,“我在这几天里,能多教一点就多教一点吧。”

  乒乓球这项运动,为巴新同中国之间的体育合作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户。中乒院巴新训练中心是继中乒院欧洲分院之后成立的第二家国际机构。中乒院计划未来在巴新训练中心每年组织2-3期训练营,接收巴新重点队员到中国乒乓球学院进行每年1-2次的强化训练,鼓励巴新运动员和教练员来中国参加专项训练营并学习中文、感受中国文化。

  在中乒院巴新训练中心的基础上,上海体育学院将逐步开展与巴新高等教育部和巴新高等院校的深入合作,构建巴新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并适时建立一所“上体-巴新”体育学院。

  施之皓说:“我们要以体育为纽带,为推动中国巴新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银球牵起友谊

  随着同中乒院的交流合作展开,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院的训练中心,旧貌换新颜。

  12副球台、2000只乒乓球,专业挡板展现在大家面前,巴新乒乓球爱好者奔走相告,“我们也有专业的乒乓馆了!”

  据邵余平介绍,巴新国家队之前的训练场地是个仓库,而外岛的训练设施更差,就是露天场地支个顶棚。如今,得知中乒院设立巴新训练中心,世界大赛器材供应商、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也及时响应,于今年9月运送了一批乒乓器材过去。

  走进非洲,走过拉美,再到大洋洲,中国乒乓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一直在路上。早在四年前,国际乒联便开始推广“筑梦行动”,中国乒协是头号响应者。国家队优秀运动员、金牌教练纷纷到那些喜爱乒乓球运动的国家,帮助他们提高乒乓球技能。作为头号乒乓强国,中国不仅派出了一流的队伍,中国企业、世界知名运动器材制造商亦自发参与其中。据悉,在“筑梦行动”中,红双喜每年赞助的器材费用达到20万元人民币。

  2016年里约奥运会,来自尼日利亚的阿鲁纳,成为非洲历史上第一个打入奥运会八强的乒乓球运动员。他就是中非乒乓球交流合作的受益者,“我的提高,和我能接受到中国教练员的指导不无关系。”

  小小银球,牵起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一个又一个训练中心的揭幕,助力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而乒乓球这张“名片”,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喜爱中国。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首届进博会巡礼3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9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乐活年华
   第A24版:家装专版
“大魔王”收了个巴新徒弟
路虽远 心相近
广告
新民晚报聚焦/文体汇A12“大魔王”收了个巴新徒弟 2018-11-17 2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