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个大型国企长期担任理论刊物编辑工作,每期刊物出版后,给各位文章、照片作者开信封、寄样本,是工作之一。之前我都是用粗墨水笔写信封,并将其视作练习硬笔书法的一个良机。偶然一次,我在网上看到有“当代中国欧楷第一人”美誉的田英章的书法作品。该字体创始人是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故称“欧楷”。田先生总结说,挺拔、俊秀、干净,讲求力度美,是欧楷书法的风格特点。在感叹、羡慕之余,我立马产生了利用日常“开信封”等时机学习欧楷书法的念头。
我即去买了好几本配有讲座光盘的字帖,以及毛笔、砚台等,开始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学习欧楷书法。在此过程中,我对“术业有专攻”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如最初写横、竖、撇、捺、宝盖头等基本笔画时,手、笔好像总是不听使唤,感到力不从心;平常以为容易写的“中”“子”“海”“王”“作”等常用字,似乎再怎么用心写都不好看;甚至在一个字当中,某一笔画长一点、短一点都会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非得恰到好处不可……对于我的这些苦闷和困惑,田英章先生给出了答案。他说,有学生问我,学习书法有捷径吗?我回答:“有啊——‘不走捷径’,就是最大的‘捷径’!唯有长期地反复写、刻苦练,除此没有他法。”
因此,我在坚持练习欧楷基本笔法的同时,把每次开信封也当作练字和修身养性的一个佳机;还利用送稿件去印刷公司等待排版、午睡前、下班后以及双休日等空闲时间反复练习,并将写好的信封等“习作”编上日期用手机拍下来,乘坐车、出差等时机,对照字帖进行自我点评、小结,看看哪几个字有点长进了,哪些字在结构、笔画等方面还不理想,琢磨着怎样改进……
出乎意料的是,当此类用书法写成的信封寄出后,我经常收到对方充满鼓励、肯定话语的短信、来电。有些人还将这种信封发到微信群里传阅、共享。这无疑成为促使我继续下苦功夫学书、争取更大长进,并使本刊信封变成一张张与众不同、有点看头的“名片”的不竭动力!
好在现在退休了,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我一定继续认真刻苦地琢磨、练习欧楷书法,从而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有益。 殷卫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