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形容衣衫破烂、物件零落、屋宇凋败,都可以说“破紩禄蔌”(禄蔌读若“落索”);只不过写法各有不同。
冯梦龙《山歌》里说:“方才金光参殿,像个常熟山上新装塑个尊观音佛;郭间破珠挼撒,好像个盘门路里个腥臭婆娘。”其中“破珠挼撒”写的是衣着。晚报连载小说《评弹人家》:“一般做不好生意的先生,老板安排到破嘴落索的地方住。”其中“破嘴落索”形容住处。此外,《上海方言熟语》写作“破子落束”,《上海方言词典》写作“破支落宿”,《吴方言中的冷僻本意字》写作“破紩簏簌”等。
略过明显的假借字,“簏簌”确系既有词组,也读若“落索”;不过绝非网上将“甜芦粟”讹写成的“甜簏簌”。簏,是一种竹编筒篓;簌,就是筛子。簏簌合在一起,意思是落下、下垂。唐代李郢《张郎中宅戏赠》诗:“薄雪燕蓊紫燕钗,钗垂簏簌抱香怀。”李贺《歌诗编·春坊正字剑子歌》:“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簏簌都是用来形容装饰用上流苏下垂的样子。衣衫褴褛也确有碎垂挂落的景象,上海话叫做“拖一爿挂一爿”。但这个以竹字为义符的词总归难以让人信服。
徐復在其《吴下方言考校议》中列出“禄蔌”两字。其出典见《南史·陆厥传》:“(王斌)尝弊衣于瓦棺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无复坐处,唯僧正慧超尚空席,斌直坐其侧。慧超不能平,乃骂曰:‘那得此道人,禄蔌似队父唐突人。’因命驱之。”胡文英案曰:“禄蔌,衣破零落也。吴中衣破者谓之禄蔌。”徐老先生进一步著按:“禄蔌,音转为襰衤殺、巾赖巾殺。”《集韵》:“襰衤殺,衣破也。”至此,来源明白。襰衤殺的另一路音转,便是普通话“褴褛”一词。此例可证:上海话与普通话拥有同一个母亲——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