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国内基层足球培训的外教中,会有南郭先生存在?他们对足球青训的发展,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如何清除这些南郭先生?
洋面孔有利竞标和招生
在江阴工作的潘琦为儿子报名了一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俱乐部的硬件不错,更吸引他们的是俱乐部安排的外教课程。但上了几堂课后,潘琦发现报名时接待他们的外教,其实只是个爱踢球的留学生,“他去全世界各地看过不少球赛,但并没有给孩子正式上过足球课。”
上述案例并不是个案。在不少面向社会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里,都有那么几张洋面孔充数。他们当中有些并不具备足球教练员从业资格,俱乐部把他们请来,是为了招生。“生源竞争很激烈,我们推的是外教课程,家长买账。”一位曾经做过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教练员透露,外教加中教助理的配置,市场上较受欢迎。至于课程质量,就听之任之了。
不止培养足球兴趣的层面,南郭先生也渗透进了基层青训。一些从事校队及地区精英梯队培训的教练团队中,外教的资质也存在疑问。但这些外教同样有存在的“价值”——提升竞标的竞争力,在一些招标单位心里,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资质背景复杂不易辨识
这些南郭先生为何能滥竽充数?这和他们取得教练员证书的背景有很大关系。这里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名教练考取了欧足联的教练员从业证书,却没有任何从业经验;另一种是这名教练的从业资格证书本身并不硬扎,却难辨认。后一种情况举例来说,来自巴西某个州足协颁发的教练员资格证书,它到底相当于哪个级别的水准?是可以带教职业俱乐部梯队,还是只能够在小学当个足球课老师?
也有些外教手握所谓欧足联的教练员资格证书,但仔细一看,却是类似“夜大学”的函授课程拿了张结业证书,在欧足联并无注册备案。此外,东欧背景的一些外教也让国内的基层青训吃过苦头,手里拿着当地足协颁发的职业教练员证书,带教水准却不敢恭维,这张证书水分不少。
整体引进保证外教质量
为申花和申鑫俱乐部梯队输送过队员的上海海煜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负责人张豪告诉记者,俱乐部也曾聘请过外教,但上了球场,几堂课下来,从准备工作到带教方式,能分辨出谁是“野路子”。为避免再遇到南郭先生,海煜俱乐部试着在暑假聘请外教,“这个时间段欧洲的赛季都已结束,教练员可以利用假期来我们这里工作,”张豪解释,从正式俱乐部梯队请来的外教能力让人放心,“不然的话,孩子学到错误的技术动作和足球意识,一开始就走了弯路,改回来要付出很大代价。”
也有机构将国外先进的青训模式整体移植到本土。上海T98绿洲足球基地与法国里昂足球俱乐部合作的青少年培训项目,就是将在法国排名第一的里昂青训带到国内,从制定目标和发展方案,到选材流程及训练方式,里昂俱乐部青训一线的教练与本地学员面对面,保证教学上的理念统一。而除了里昂青训教练来交流授课,合作方还派出本土教练去里昂俱乐部学习。项目中方合作代表刘震东告诉记者:“我们是系统化利用里昂足球青训的特点,为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成长,打造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这样的模式里,没有南郭先生生存的空间。
本土青训教练空间巨大
实际上,随着足球理念的转变,近几年基层足球教练员队伍发展很快。像上海足协主办的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班,名额就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足球青训事业,而没有实际执业经验或背景不明的教练员,糊弄的可能越来越小。
一名青训外教在中国的月薪为2500至3000欧元,比本土教练高出好几倍,这还不算食宿津贴,如果请来的是南郭先生,青训机构的付出得不偿失。根据中国足协新近发布的管理办法,青训机构和团队可以通过要求出示执教执照、所在国足协开具证明,并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考试认证,来摸清外教的底牌。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