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 离岸贸易只能“转手”
作为一家总部在瑞典的全球第三大建筑设备制造企业,沃尔沃的中国总部过去始终在业务开展上有点“委屈”。由于我国海关监管制度的限制,该总部过去只能从事进出口贸易,无法开展离岸贸易,使得这类“生意”最终都要依靠位于新加坡的东亚总部来完成。
詹旭告诉记者,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沃尔沃中国总部专门从事国际贸易等业务,而沃尔沃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则在韩国。随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布局持续加速,跨境贸易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当中国企业想要购买沃尔沃设备,用于其在海外的建设项目时,最优方案是与中国总部签订采购合同后,由韩国工厂直接发货到海外项目处,时间和物流成本都能节省下来。
“但按照国家规定,只有货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海关才能放行。而当设备不经过国内口岸,直接从韩国工厂运到海外项目处,海关会因为看不到货物,不能提供相关进出境单据,也就无法以传统方式证明货权。银行方面则担心没有按章审验存在不合规风险,也不敢轻易尝试,造成企业无法收付汇和在国内开展资金结算。”詹旭说,卡在这个难题上,中国总部的离岸贸易结算只能由位于新加坡的沃尔沃东亚公司操作,使每年高达数亿元的营业额不能落地上海。
欣喜
制度突破首单告捷
在上海自贸区推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离岸贸易作为新型国际贸易形式,需要突破一些原有制度和政策上的管制。为此,上海自贸试验区金桥管理局开始着手破解离岸贸易的跨境结算瓶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监管机构、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互信机制,证明这笔离岸交易的真实存在,然后利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走通跨境结算之路。”在此过程中,金桥管委会搭建平台,多次与市区海关、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监管部门沟通,并开发建设金桥综合信息平台,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和平台对接,实时发送在国际贸易和制造、维修等方面产生的相关数据,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分析比对“三流”,消除企业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市商务委还开出了“白名单”,纳入有良好进出口资质的企业进行试点,实现互信机制。
一系列的努力之下,2018年7月,沃尔沃中国总部形成初步试点方案并向主管机关报备,正式开展首个试点项目——中水8局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尼日利亚在建的最大水电项目)。“该项目向我们订购了2台30吨挖掘机,每台标价20.8万美元。设备从韩国工厂直接发运到尼日利亚拉各斯港,资金结算则通过沃尔沃中国总部在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开设的专用账户进行。”詹旭告诉记者,从跨境结算、结售汇到财富管理、融资支持等,这一揽子的金融服务都由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提供,到去年11月初,这单跨境结算业务的首付款收付汇流程全部完成。
期待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借助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中国总部不再需要海外公司来支持国内业务运营,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总部的跨国结算和贸易职能。”詹旭说,2018年中国总部的离岸贸易额为300万美元,比2017年增加了4倍,如果2019年实现全部海外结算业务落户上海,跨境营业额可达数亿元。
沃尔沃试点案例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的典型,这单跨境结算业务在全国尚属首例。随着相关常规手续的制度化、模块化,离岸贸易的规模效应指日可待。詹旭也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还想利用FT账户,走通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道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