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情感:毕加索艺术展”的做法古已有之,曰“挂羊头,卖狗肉”。说得更精准些,就是“挂羊头,卖羊图”——嘴里说的是“毕加索展”,实际卖的是“毕加索作品衍生产品展”。以往,也有类似“故宫文物展”,但是明说都是复制品——主要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真品不便不能“出宫”,二是面向学生,帮他们“识图”,增广见闻。与此同时,还展现了如今高超的打印技术。
只要明说“我是复制品展”“我是周边展”,至少让观众在掏钱买票时心里清楚是来“增广见闻”的,倒也罢了。虽然,这些印刷品在海外,通常是放在参观博物馆的最后一站——衍生品商店里的。而这些作品往往已经成为画册页面、丝巾图案,“融入”生活,成为用品,甚少作为印刷品挂在墙面上。偶尔,可能会在大众化家具店里看到可以挂上墙的复制品,价格大约也就和“毕加索艺术展”门票差不多。
艺术贵在真诚,失于虚假。艺术展也应真诚待人。倘若艺术展也虚晃一枪,那么明年“3.15”的名单可以考虑新增艺术品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