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过去十年,人们依然在为全球是否彻底走出危机、又该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忧心忡忡。而中国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却充满自信地宣布着一项又一项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
对贸易大棒说“不”
“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世界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世界市场缩小了,对各国都没有好处。”“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
回顾这些年习主席在G20峰会发言中有关“开放”这一议题的论述就会发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是中国的一贯主张。
面对挥舞向世界各国的贸易大棒,只有自信的声音才能将其击退。从杭州西子湖畔的G20峰会,到阿尔卑斯山上的达沃斯论坛,再到人头攒动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向日益抬头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发出共同的声音:“不!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对怀疑论者说“看”
“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每当中国领导人发出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声音,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和媒体酸溜溜地说要看行动。但每一次,那些怀疑论者终会被事实打脸。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向全世界预告中国将推出的改革举措“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4个月后,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揭晓“大礼包”的内容。又过了6个月,首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
今年年初《外商投资法》通过,并将在明年1月1日落地。同时,力度空前的近2万亿元降税降费“大手笔”引得外国舆论纷纷点赞。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开通的沪伦通业务、和日本交易所集团的中日ETF互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新的里程碑。
正当习主席在G20大阪峰会上宣布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五个重磅举措时,一份全新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在酝酿并即将出台。有分析称,这将是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首次尝试以负面清单形式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管理以来,“一短再短”的又一次尝试。
对世界各国说“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172个国家和地区3617家企业与会,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实现成交额578.3亿美元。新西兰一家乳制品企业与中国十余家零售企业签下超过10亿元订单,今年一季度线上销售同比猛增309%。首届进博会这一系列数据让不少人心动,距离第二届进博会还有128天,报名企业已经超过去年。
委内瑞拉小伙马尔多纳多来到上海后,受益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对外国创业者的扶持,将自己设计的手表卖到了全世界。他对《外商投资法》落地充满期待,希望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让生意走得更远。
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各项举措,正让中国经济变得更带劲,也更受外国投资者的青睐。当然,中国希望自己坚持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经验能够带动更多国家,携手用开放迎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特派记者 齐旭 吴宇桢
(本报大阪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