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走出去”
记者走进这家名叫沙湖信息的小企业时,每个年轻人都在聚精会神于一堆堆电子元器件。经理室里不见老板椅,一大堆芯片零件铺满桌面,叫做芯片设计室更贴切些。“不好意思,我喜欢和员工坐在一起,随时讨论技术设计问题。”在外企工作了10多年的徐敏杰,去年主动下岗了,和两位合伙人一同创业。半年里,公司就从2个人发展成20个人,也从众创空间里的两个工位,扩大到租借了独立的办公室。
“很多人认为,海外竞争必须先在国内杀出一条血路,才有资格去幻想”。徐敏杰在多年外企工作中却观察到,国外大企业的供货商都是小企业,每个行业巨头周围都聚集一个中小微企业的“原始森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勇敢地走出去,到国外大企业的身边分一杯羹呢?”
公司创立半年来,徐敏杰的“小公司”已经设计生产出烟雾报警器、门磁、窗磁传感器、漏水报警器等6款符合欧洲标准认证的产品,作为安联保险的供货商出口到海外,今年的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明年预计突破1个亿。正当徐敏杰带领着创业团队踌躇满志想杀出一条中国小微企业之路时,却常常遭遇来自身后的生长“阵痛”。
躲不过“生长痛”
创业萌芽期,他在一家众创空间里租了两个工位,每月4000元。待前期构想,技术预研完成后,要成立公司了,才被告知众创空间的工位是不能作为公司注册地址的。无奈之下,徐敏杰搬离了性价比最合适的众创空间,找到一间能够注册公司的办公室,运营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我们寻找公司注册地时,选择张江是因为可以享受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可是,当出口产品交付后,境外客户支付了美元,而沙湖信息又要用美元进口境外的一些元件用于生产时,却被要求必须将收入的美元先换成人民币,再将人民币换成美元,才能用于境外采购。“这让我们很头大啊!”徐敏杰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利率损失可能比较大,这又给企业经营增加了负担。
徐敏杰的创业烦恼,并不是个案。“众创空间接触的创业者众多,完全可以汇总某一领域的共性问题,提前告知或者贴身培训,就能帮上创业者大忙,少走不少弯路。”
渴望专业帮扶
在智能制造创业领域,作为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提供的专业共性服务可以更丰富。以物联网科技创新企业为例,很多要面临产品测试关,众创空间可否帮助小企业寻找测试实验室呢?
沙湖公司主要为保险公司提供家庭安防类传感器,保险公司依据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了解被保险人的安全防护习惯,经过大数据分析,给予相应的保费折扣。因此,每款进入欧洲市场的安保类传感器,必须得到欧洲相关产品的认证。“我们每次都要派专人飞去欧洲,耗时两个多月,测试费用高达30万以上。若测试一次不成功,得继续加价测试。”徐敏杰告诉记者,上海也有欧洲标准认证的相关测试中心。“若众创空间能牵线搭桥,提供相关测试渠道,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就不用舍近求远,大幅度缩减了创业成本,技术产品自然更有竞争力。”
再比如,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缺少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为量产而进行的设计,使得设计师的概念产品和工业流水线上能生产的产品脱节严重。“设计师的概念设计很棒,生产一个样品没问题,但量产放大到50万个乃至5000万个时,生产线不超过5%的不合格率,成为企业不能承受的巨额成本。”因此,为量产而进行的设计,几乎是每个技术创新型的小微企业急需的创业指导。徐敏杰渴望,众创空间能多调研,找规律,发现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提前找专家来培训,引进境外先进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提醒式服务,成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护航者。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