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原料和农产品生产国。在过去十多年,中国成为它最重要的市场,当然也是最大的贸易对象。这个经济因素,包括澳大利亚与东亚地区蓬勃发展的经贸往来,促使澳战略学界开始大力强调该国的亚太身份特征,尽管澳大利亚的文化根底无疑是在欧洲。澳之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倡议和创始国,根源也在于此。澳大利亚的转型受到亚洲各国的欢迎,并成为中澳合作的有力动因,双方因此得益良多。因此尽管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全球化提出了质疑,但中国仍然愿意和包括澳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克时艰,妥善应对。这已然成为此次总理会晤的主题。
然而,澳的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伙伴身份其实并不表示其告别了西方阵营。相反,近年来观察到的事实是澳大利亚领导人一再强调后者对澳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时期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堪培拉得到高度赞许,澳也欣然接纳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达尔文港。在此背景下,有澳大利亚人士也并不讳言澳应承担的“义务”,甚至在战略安全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包括外长毕晓普在内的澳头面人物对中国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经常发表“独特”看法。尽管这远非中澳关系的主流,但来自堪培拉的某些噪音确实对两国互信造成了困扰。
中国对澳大利亚一直是高度关注的,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矿产原料和农产品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也因为中国也认同澳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国希望在亚太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合作中与澳携手,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谋取最大公约数。虽然中国也充分理解澳愿意继续保持其西方阵营成员的意志,这并不代表中国也同样愿意接受对中国的某些扭曲的看法。毕竟中澳经贸合作还是需要一定的政治互信的,相信无论是中国还是澳大利亚,谁都不愿看到“政冷经热”局面的出现。
特朗普政府已经表示要放弃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新总统似乎对打造由美国牵头出钱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并不感兴趣。这些新动向令澳战略学界也萌生了一些新想法,其中不乏要将中国视为重要朋友的观点。不过中澳关系应该不是建立在这种“朝三暮四”的短期看法上的。相反,由于中澳在本地区确有重要的共同利益,且双方也从来没有互视为敌,当国际体系处于深刻转型的重要时刻,中澳应是可以构筑谋取共同利益的战略基础的。
赵干城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