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宗师
越剧诞生于浙江,发祥于上海,几乎所有越剧重要流派都诞生于上海,各流派创始人也成为上海文化界的一笔惊人的精神财富。今年获白玉兰终身成就奖的三位越剧宗师所创立的傅派、徐派、王派都是越剧流派中流传广泛、深受戏迷喜爱的重要流派。傅全香的傅派以真假声完美融合、华丽多彩、荡气回肠为特色,被誉称“越剧花腔女高音”。她塑造的《梁祝》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徐玉兰和王文娟是戏曲舞台上难以逾越的“宝哥哥”与“林妹妹”,徐派唱腔跌宕起伏、高亢激昂,王派唱腔质朴雅致、韵味醇厚、真切感人,由她们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是影响最广泛的戏曲作品之一。傅全香、徐玉兰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越剧十姐妹”之一。今年是“十姐妹”70周年,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这两位越剧艺术家,也是向越剧开创者们的致敬。
年轻一代
根据昨天揭晓的“白玉兰”各项提名奖来看,戏曲舞台上的年轻一代已经强势来袭。第27届白玉兰奖共有112名演员参评各个奖项,最终产生“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提名演员16名;“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提名演员7名;“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提名演员2名;“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配角奖”提名演员4名;“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集体奖”提名剧组2个。主角奖和配角奖均有空缺。组委会方面表示,“白玉兰奖”评选程序严格,未能达到要求的均无法获得提名,因而主角奖和配角奖今年总共空缺达7名之多。而在获得提名的名单中,京昆演员比例明显比往届高出不少,在主角奖提名中京昆演员甚至超过了半数。同时,35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在主角奖提名中也占到了近三分之一,反映出戏曲舞台上优秀青年演员已逐渐成熟成为中坚力量。
有所“倾斜”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组委会方面明确表示,以后“白玉兰奖”会对于在下基层、进校园方面表现突出的剧组和演员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一定的倾斜。虽然具体的操作方法尚未确定,但鼓励院团和演员走基层、下社区、进校园,把戏剧艺术输送到更广大的地区的倾向十分鲜明。本届特殊贡献奖获奖者、晋剧著名演员谢涛从艺三十多年来,不但活跃在都市舞台,还始终坚持走在田间为乡村百姓演好戏,平均每年都要下乡演出三百多场。获“白玉兰奖”集体奖提名的是河北沧州小凤霞评剧团评剧《紫花丁》剧组,这也是一个常年坚持在基层演出的剧团,据介绍,该团二十多年来扎根乡村舞台,每年演出近五百场,为广大乡村观众送戏上门。
有所改变
“白玉兰奖”获奖演员展演、白玉兰戏剧论坛等曾是“白玉兰奖”颁奖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这两者都将退出颁奖活动系列。去年,“白玉兰奖”获奖演员展演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获奖演员下基层演出,集中了京、昆、越、沪、淮以及秦腔、豫剧、婺剧等各大剧种的演出让奉贤当地的观众大开眼界。而今年这一下基层演出将远赴崇明,依然将汇集一批“白玉兰奖”的获奖演员。此外,已经延续多年的白玉兰戏剧论坛也作了调整,在从颁奖系列活动中退出的同时,组委会宣布将把这一个论坛进行扩充,计划每一季度举行一次,以此来加强文艺评论。
据介绍,今年开始“白玉兰奖”的评委机制也将做出重大创新调整,包括改进评委聘任制;形成“戏戏评”、“季季议”制;改进评选投票制;实行评审监督制,设立由周本义、童双春等业界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等。评委实行“一年一聘”,能上能下。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还规定,因评委个人原因观看参评剧目数量未能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将不再被聘任为评委库成员。而另外一方面,通过“戏戏评”、“综合评”等形式,组委会要求评审库成员对参评剧目有更深入细致的评论,同时将文艺评奖与文艺评论紧密结合,使得作品质量和演员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打磨和提高。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