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白玉兰”特殊贡献奖得主谢涛专访
~~~——“白玉兰”特殊贡献奖得主谢涛专访
~~~——“白玉兰”特殊贡献奖得主谢涛专访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确实是我的福地
——“白玉兰”特殊贡献奖得主谢涛专访
朱渊
■ 谢涛
  昨日,第27届白玉兰戏剧奖提前揭晓终身成就奖和特殊贡献奖两大奖项。曾凭借晋剧《范进中举》《傅山进京》两度摘得“白玉兰”的谢涛,今年又以《于成龙》“出击”,不但获得主角奖提名,还提前拿下了“想都想不到”的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昨晚,晋剧《于成龙》作为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在北京天桥剧场展演,接通谢涛电话时,她刚刚下台尚未摘头套,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两天前得知本届“白玉兰”将特殊贡献奖颁给了自己,谢涛说,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是有些将信将疑的:“我都觉得不会是搞错了吧!特殊贡献奖,这样分量的奖项,都是颁给德高望重的大艺术家,以我的年龄、资历似乎都当不起了,实在觉得诚惶诚恐。”然而,难以置信之后是一份巨大的喜悦,这再度让谢涛验证:“上海确实是我的福地。”事实上,对于一个地方剧种的女老生,能有这样的拥戴,在上海也确实不多见。自2005年来沪献演《范进中举》,到2007年的《傅山进京》,再到去年艺术节上大放异彩的《于成龙》,不但谢涛成了上海观众“认”的角儿,就连原本“落寞”的晋剧也变得火爆起来。

  每带新戏来沪,都能摘得大奖,与其说是“白玉兰”的青睐,不如说是懂戏的上海观众慧眼识珠。谢涛说:“演戏,也是种修行,是观众让我成长,让我了悟。年轻时崭露头角,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并不看重基层演出,如今越来越觉得,表演没有其他评判,就看观众喜不喜欢。没了观众,你什么都不是。”

  如今,谢涛时刻谨记的是,不论站在金碧辉煌的大舞台,或是粗糙简陋的小戏台,都要奉献同样高艺术品质的作品:“观众是不分大小的,你要把自己做成品牌,就要保持一样的品质。”

  回首当年,和自己同时期出道的晋剧演员们,改行的改行、退隐的退隐,坚守在舞台上的寥寥无几。唯有谢涛心如磐石,同她的戏厮守到底。一路走来,也不是没有惊涛骇浪的,“30岁的时候最艰难,大环境的落寞,加上受改革潮影响,人心动荡。我又在那样半熟不熟的年纪。”谢涛亲眼看着身边的同伴们,渐渐转去了茶座、歌厅,成为“点唱机”,只有她还每天驻扎排练厅,形单影只。谢涛说:“可能是我这人不大会变通吧!我就是爱唱戏,我认准只做喜欢的事,而且心里隐约觉得,只要坚持必有收获。”  

  “坚守不易,执念到底”,信念才是谢涛能走到今天的法宝!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摩登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之窗
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 获终身成就奖
实至名归
上海确实是我的福地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上海确实是我的福地 2017-03-24 2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