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位老教书先生,为人忠厚老实,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惯读错别字,即使曾经有人替他纠正了也仍然不改,被杭州人称为“别字儿先生”。一天晚上,他正在给学生们讲解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竟然错把“赤”字读成了“拆”,又把“赋”字读成了“贼”。
这时候正好有个小偷悄悄地从前门溜进花园,又悄悄地潜在书院的前窗外偷听,准备到夜深无人时翻窗进屋偷东西,只听得老师轻脆响亮地在给学生们大声讲读:“这是《前拆壁贼》啊,”小偷听见“拆壁贼”三个字,很是惊讶:怎么?自己在前窗下的行踪已经被发现了吗?绝不!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还是到后面去潜伏。于是他悄悄地绕到后书院的窗下去偷听。过了一会儿,学生们都已十分困倦,而老师的兴致还很浓,高声地说道:“现在,我们来讲读《后拆壁贼》,喂,孩子们不要瞌睡,听见没有?《后拆壁贼》啊!”小偷听见他们在谈“后拆壁贼”,不禁在外面感叹道:“我前后两次都被老人家识破了,他家有这样的教师,连保安都不用请了啊。”
古人市井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