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解剖现实中国
率先为4月预热的是3月28日在湖南卫视开播的《人民的名义》,该剧的编剧是周梅森,说到反腐剧,永远绕不过他的名字:从《绝对权力》提出权力本质的讨论,《国家公诉》探讨人治与法治,到《至高利益》展示基层中国的复杂性,《我主沉浮》则窥探国家与资本市场改革,每一部都是格局宏大,寓意深刻。
而周梅森可能没有想到,十余年前已经宣布封笔的他,会在2014年底被最高检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上门约稿,两个早在《国家公诉》就合作过的老搭档,终于在2017年献上了这部《人民的名义》,而且直接反腐反到了“副国级”贪官。
《人民的名义》以一桩因企业股权纠纷触发的“拆迁事件”拉开大幕,最高检反贪局业务精英侯亮平(陆毅饰)临危受命,被调至汉东市任职副检察长兼任反贪局长,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虽然单就贪腐事实和情节而言,并没有太多新鲜之处,无论是赵姓副国级干部以声音形式出现,还是侯亮平作为孤胆英雄在推进反腐深入的时候,遭遇到敌人疯狂的反扑,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都不算太出人意料。但周梅森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依托这个案子,实际上展开了三条线索,第一条线是检察机关办理一个重大腐败案,说的是腐败对人民的伤害;第二条线是政治戏,主要围绕腐败案,被卷进的各个层级的官员在政治层面的斗争。即便在反腐群体的内部,有人坚定反腐,有人在利用反腐搞权力寻租,周梅森着力刻画了四类官场群像:反腐群体,腐败高官,改革派官员,懒政派官员;第三条线是人民的线索,讲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在这个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人民的名义》不仅仅聚焦一个案子,或者是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斗争,而是将野心放大到了解剖现实中的中国社会。
三部大剧轮番抢滩荧屏
4月中旬,还有三部现实题材的剧作将先后登陆东方、江苏、安徽、浙江和北京五台,可以说国内最好的卫视播出平台全数被现实主义作品抢占。知名导演阎建钢执导的都市律政剧《继承人》将在4月14日亮相东方卫视,新剧主要聚焦“遗产继承”,讲述了性格豪迈、不拘小节的继承法年轻律师郑昊(刘恺威饰),与哈佛留学归来的法学博士汤宁(蒋欣饰)阴差阳错组成搭档,从互相猜疑到彼此依赖,最终解锁亲情密码的暖心故事。 “遗腹子在母亲改嫁后,有权继承父亲祖辈的财产吗”、“养女和亲生女在继承权上究竟谁优先”、“私生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一个个单元剧,案子很贴现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两天后,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原著的电视剧《白鹿原》将在江苏和安徽卫视首播。剧版《白鹿原》集纳了94位主演,张嘉译在剧中不仅担任艺术总监,还出演核心人物白嘉轩,与何冰、秦海璐、刘佩琦等老戏骨一起,再现最原汁原味的《白鹿原》。《白鹿原》属于观众最不陌生的故事,陈忠实同名原著小说声名在外,还曾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但陈忠实一直认为“电视剧是最适合表现原作的形式”,因此电视剧不光是讲白家从全盛到落魄的故事,更多是在诠释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和情感纠葛,既有史诗性,又试图触动当下的年轻观众。
一天后,佳作频出的正午阳光侯鸿亮团队制作,《伪装者》导演李雪挑梁的《外科风云》将登陆浙江和北京卫视。《外科风云》讲述了身怀秘密“空降”仁合医院的美籍华裔医生庄恕(靳东饰)与仁合胸外科医生陆晨曦(白百何饰)在医院里共同经历悲欢离合,化解矛盾和心结并共同成长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编剧朱朱有过医学经历,之前已写过好几部医疗剧,专业水准值得期待。
现实主义更是创作态度
现实主义的回归,不仅仅是题材类型,更是一种创作态度。一段时间以来,荧屏玄幻仙侠霸屏、悬浮偶像剧当道,距离现实越来越远。尤其,演员片酬畸高导致制作费用比例的降低,抠像、替身现象频发等等,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电视剧制作领域最为人诟病的所在。作为一部集中了几十位老戏骨飙戏的反腐正剧,《人民的名义》不仅对于政治生态有相当大的荡涤作用,对于浮躁的电视剧行业也是莫大的鼓舞。
《人民的名义》主宣传海报上的主演有17位,没有一线电影明星,没有小鲜肉,甚至很少有30岁以下的“年轻演员”。取而代之的是陆毅、柯蓝、张丰毅、张凯丽这样的老面孔。开播之后,吴刚、许亚军、侯勇、张志坚、白志迪、李建义这些并不算太知名的好演员、老戏骨同台飙戏,让《人民的名义》精彩、耐看。据制片人李路透露,这所有三四十位实力演员,耗去的片酬总计约4800万元。这个价码,还不够请一个当红小鲜肉,也不到总投资的一半。更令人欣喜的是,大部分演员为了这个好剧本主动要求参演,演员片酬和制作费用重新回到四六开的合理比例。
如果说《人民的名义》剧本和表演各成就了好剧的一半,那么《白鹿原》的表演也同样值得期待,该剧由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雷佳音、翟天临、李沁等中青年演技派担任主演。陕西籍演员张嘉译把演好白嘉轩当作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秦海璐产后复出为了演好仙草这个角色,两个月减重三十斤。据悉,为保证质量,在开机前艺术总监张嘉译还要求十几名主要演员去农村体验生活,男的学锄地、犁地、割麦子、扬场,女的学织布、纺线、擀面、烧火,完全复原当时白鹿原上那个小村落的样子,晚上聊聊剧本,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进入状态。把演员号召起来一起体验生活,这是大部分剧组二十年前的好传统,这样的好传统,与现实主义剧一起回归了。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