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好好侦查一番
沿着弄堂转了几个弯,终于到家了。没想到,小时候家里竟然这么局促,放到现在真是想也不敢想。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瓦堂建筑,我大致数了一下,楼上楼下总共八个房间,但至少住了有八户人家,因为有八个水龙头、八个煤炉,八个水龙头都在楼下天井里,八个煤炉有四个在楼下,四个在楼上走道里。我家住楼下,门口正对着弄堂,煤炉就在窗下。
妈妈一回家,就提着篮子匆匆出门了。晓军和姐姐到弄堂里玩去了,只听到晓军和小伙伴“冲啊、杀啊”的追打声,还有姐姐她们一边跳皮筋一边唱儿歌的声音,“周扒皮,爱吃鸡,半夜三更来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
我必须趁没人的时候,好好侦查一番。一旦到了傍晚,吃过晚饭,家家户户都会出来纳凉,弄堂里人会很多,我就难以藏身了。
底楼窗户太高,也没有窗台,没法跳上去观察。但我发现门虚掩着,居然没锁。家里没人,难道不担心小偷上门?似乎边上几家也是如此,真是一个奇怪的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原来不是传说。
屋子里太挤了,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正中挂着一盏灯泡,挨着墙摆着一大一小两张床,大床下塞着两个樟木箱,四方餐桌下有一个米缸、两张长条凳、两把竹椅,角落里放着一只马桶、一个痰盂,马桶前面有一个小板凳。
环顾四周,貌似只有两样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就是五斗柜上的那台红灯牌收音机,还有那个三五牌台钟。真是穷到家了,难怪不怕贼惦记。这两个大物件,就算被偷了,也出不了弄堂,就算出了弄堂,也上不了马路,弄堂里和马路上都是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真是厉害。没想到,我也是家徒四壁、根正苗红啊!
墙上还有一本手撕日历,原来今天是7月31日。哦,明天就放暑假了。屋子外面突然响起脚步声,不好,有人来了。我赶紧钻到床底下。是妈妈,她推门进来,到米缸舀了点米,然后出去淘米洗菜、生火做饭了。听得出,妈妈手脚很利索,一切都尽然有序,忙而不乱。
有点纳闷,但很快我就想明白了。小时候也没觉得苦,原来小孩子是不苦的,苦的是大人。难怪妈妈常说,“现在的日子啊,简直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到底是苦出来的,有了比较,懂得珍惜。
我想得太远了,得赶紧找机会溜出去,否则越晚人越多,堵在屋子里,要么饿昏过去,要么被尿憋死。我悄悄往门口爬去,瞅准一个空档,钻了出去。
“哪来的野猫?”背后传来妈妈的嘟囔声,看来还是被发现了,也许我样子太邋遢了,也许是身上的味道太浓了。不好,晓军和另一个小男孩迎面走来。
“看,那是猫!”晓军一边喊道,一边用手指着我。“追,冲啊!”另一个小男孩更野蛮,直接向我冲了过来。晓军也不犹豫,跟在后头朝我跑来。吓得我赶紧调头,沿着墙边飞快地跑开去,逃得远远的。比六亲不认更狠的,是连自己也不认。
不过,我不怪晓军。毕竟他才四岁,除了拽女孩子的辫子,他什么也不懂,哪里想得到四十年以后的自己会穿越而来,变成一只猫站在他面前。
不想了,我还是正正经经找点吃的吧!这年头,生活艰难,方才蹿出门时,瞥见妈妈买的是芹菜和豆腐,似乎楼上楼下都没闻到什么荤腥味。看来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不知道附近的垃圾房里有什么好吃的。
我看到爸爸了。
晚饭以后,我一路都跟着他,他和另一个年龄相仿的小伙子走到小漾河边的岸堤上乘凉。他们两个都穿着白色背心、深色长裤,一人一把竹椅,一人一把蒲扇,坐着悠闲地侃大山。
河边确实风大,但蚊子似乎不少,岸堤上还有不少灌木丛,我耳边都是蚊子嗡嗡的声音。天再热,他们也不该来这里乘凉呀,坐在弄堂里,吹着穿堂风,不是更好吗?附近没看到其他人影,看来只有他们两个在舍身喂蚊。
我从他们背后悄悄抄了过去,我需要抵近观察、就近监听。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清凉油味道,哦,原来他们是有备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