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太饱了吗?
林明杰
  ◆林明杰

  “何曦,你吃太饱了吗?”

  被我电话里劈头这一问,何曦有点莫名其妙,心想没招你惹你啊。

  “你如果不是吃饱了撑的,干嘛画画连画框也画进去?干嘛还在绢本的画面上密密麻麻画满丝的经纬线(如右图)?”

  何曦听罢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某艺术机构创办10周年想办个名为“不一样的面孔”的当代水墨画展,让我给画册写些文字凑趣。我说,你把参展画家的作品照片发给我看看是否有灵感吧。很快,邮件来了,打开一看,共有何曦、洪健、毛冬华、薛俊华4位画家,还真是“不一样的面孔”。

  我先打开了何曦作品的文件夹,看到这批作品有点“怪异”:一是有部分作品把画框都画进了画面。其实这也不算新鲜事,梵高曾在画一幅画时,顺便把画框也涂抹上了颜色和图案。此后有不少西方画家也这么玩过。但像何曦这样吃饱饭没事做仔仔细细地把木纹画框直接画进画面里,简直是抢配框老板的生意;二是部分作品画面布满了手工画的经纬纹或网格纹。在本来就是丝织物的画面上画织物的经纬纹,岂不如同在斑马身上画斑马纹,在牛身上画牛毛?我想何曦不会这么傻,定有他的想法,于是打电话去“兴师问罪”。

  果然,何曦说道:“我是故意这样画的,有点反讽国画界流行的‘精工细描’。现在好像越工细就越好。其实工细没什么了不起的,吃过几年萝卜干饭的都能做到。我故意走极端画出这些画,是想说,艺术重要的不是简单重复的操作技艺,而是想法。”

  我说,你让我想起了程十发。他早年画过一套插图《幸福的钥匙》,是写实的欧洲铜版画风格,真是精细到极致了。这种风格的画,别人要么用钢针刻,要么用尖细的钢笔画,但程十发是用毛笔画的!这么玩别说中国人没玩过,欧洲人也玩不来,足以解答当时画坛对程十发“基本功”的所有疑惑。画完这套后,程十发就不再这么画,而开始自由挥洒他变幻莫测的程家样写意笔墨。

  “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艺术创作。”何曦说:“近年,经常会看到模仿,甚至伪造我画的。我过去的画比较多用慢慢烘染的方法,这种技法比较容易仿。以后我会尝试用更能反映我内心世界的写意笔墨来画,不再去理会市场对我要求。”

  我笑道:“没准你这批反讽的画因为精工细作大受欢迎,你欲罢不能。这才叫反讽了。”

  艺术,真正的技法,是由想法孕育出来的。“不一样的面孔”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有想法的苗头在孕育。

  洪健和毛冬华的作品都是画上海的建筑。在描绘现代建筑方面,中国传统绘画没有现成的技法。洪健和毛冬华做了不同的探索。

  洪健画中的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借助建筑这个壳,在渐渐形成画家自己的抽象构成形式和色彩气质。

  毛冬华则是以农耕时代随性的水墨写意笔法,来描绘现代工业时代严谨的钢和玻璃结构建筑。性质截然相反的这两样东西完美结合,难度不亚于在钢丝绳上潇洒地跳芭蕾。艺术貌似潇洒,实则惊险。

  薛俊华笔下的花果翎毛,很容易令人想到宋画,但又会让人隐隐感觉到欧洲古典静物画的影子。他画面中始终朦朦胧胧罩着一层气息,告诉你他是个七零后。

  学宋画而无己意,就与宋画的风骨相悖了。学传统而无今意,就已失去传统所来自的创造力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海湖庄园会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 /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从王刚手上的紫金锤掉落说起
吃太饱了吗?
广告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C02吃太饱了吗? 2017-04-08 2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