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费升级”是个伪概念
未来的消费更应“关注自我”
张炯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范秀成教授最近撰文提出新观点:我们一直谈论的“消费升级”是个伪概念,未来的消费更应“关注自我”。

  范秀成指出,所谓的升级,是从低级到高级的状态,而眼下中国的消费热潮,既有物质上的升级表征,还有一种却表现为“返璞归真”。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为“消费升级”。举个实例,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并且增长量还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摩拜、Airbnb等共享经济的兴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消费变化。过去骑自行车是不得已而为,没有其他更好的工具和手段,现在呢,单车多了一点娱乐、健身的意味。这就是一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升级。

  消费模式更多样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品类更加丰富,消费的东西跟以前不一样了。比如烘焙、画画、剪纸、插画、茶道,按以前的观念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但其实,这种基于产品体验的消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在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成“理想的自我”的构建。

  范秀成认为,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本土企业只看到了升级,没有关注到消费者的自我。

  本土企业的市场意识与消费需求是错位的,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很荒唐的现象。比如,中国游客出境到日本疯狂购买智能马桶盖、电饭煲。并非中国没有工业生产能力,而是厂家没意识到中国人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需求。

  品牌寻求高附加值

  范秀成同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红酒、汽车,名牌等,都是身份和面子的象征,是区分他人、构建自我的标签。如今,年轻人的品牌认同感很低,牌子没有那么重要了,并非表示标签不存在了,而是因为很多产品的符号意义消失了。

  最典型的是奢侈品。奢侈品本身的功能就是标签化、排他性的,但如今,奢侈品在逐渐剥离“高不可攀”的固定形象。从数据上可以看出,LVMH、KERING、HERMES等各大奢侈品集团全球销售额增长率跌至个位数,近五年中国高端消费者对未来奢侈品消费的购买预期逐年下降,大部分奢侈品牌将沦为大众高端消费品。

  范秀成表示,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人们彰显自我、定义自我的方式更加多元,消费者消费的不仅仅是物品,还有物品之上的精神体验。过去,产品的高附加值在于品牌、限量、高价,而今,生活美学、匠人精神、私人定制等标签成为品牌寻求高附加值新的依托。

  企业和消费者都要调整

  范秀成指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消费观念的升级换代。在这个过程中,拜金主义和过度消费在逐渐消失,符号化、景观化的高附加值品牌逐渐失去市场,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对消费更有主体意识、理性思维,因此,以体验为核心、社群关系为纽带的消费模式方兴未艾。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抛弃原有的升级、等级观念,把握机遇,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消费者却要厘清,通过消费行为定义自我的本质是要找到符合自我属性并完成“理想的自我”的构建,而非人云亦云,陷入另一个物质至上的怪圈中。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A2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消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阴霾难散?
全球金融硕士项目排名 交大高金学院亚洲居首
“消费升级”是个伪概念 未来的消费更应“关注自我”
50个参赛小组 比拼赢利模式
新民晚报金融城/中国商学院A19“消费升级”是个伪概念
未来的消费更应“关注自我”
2017-06-24 2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