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入摩”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说意料之外,与前三年的申办相比,今年各路机构和媒体的姿态要低得多,去年志在必得结果落空了,而今年似乎大家都兴趣不大,哎,最终成功了!说是意料之中,其实说白了,今年“入摩”的概率比前三年大多了,对于一个总市值在全球市场中排第二位的国家,在新兴市场中独占鳌头的股市,A股“入摩”顺理成章。
中国股市走向国际实际上从B股就开始了,但B股这个口子最终萎缩了。接下来是开放了QFII,但QFII最终还是没能做大,再接下来是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出,但这些口子的瓶颈还是在于外汇制度的关口,现在MSCI来了,尽管份额还是在A股的5%,由于市场的扩容,222个权重股的筛选比去年传说的169个要多,但即便如此,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中也只占0.73%,可见,随着日后市场的发展,A股融合于国际市场的空间宽大无比。可以这样说,此次“入摩”等于A股的国际化又多开了一个窗,接下来再打开一扇门,最后推倒一堵墙,最终必将融合于国际市场。就像10年、20年前难以想象现在的市场是如此的浩瀚那样,我们也难以想象再过10年、20年,中国股市会长成什么样!
别将A股“入摩”的事想复杂了,明晟公司是一家企业,MSCI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背后都有利益,去年没“入摩”的原因有的真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看看A股市场,外汇管控越来越严、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还是很厉害,至于停牌,那就自己看吧,从去年停牌到现在的公司又不是一家两家,而今年反而“入摩”了,规则是一回事,利益则是另一回事,而利益远大于规则。但不管怎么样,今年将A股纳入MSCI,尽管是一年后可以兑现的“期货”利多,但对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而言,的确是件好事。
“入摩”是一个长线题材,就短线而言,还只是一个心理因素,还不构成实质性的资金入市的利多因素。短线行情还是要看这个系、那个系的股票和债券的走势,金融的去杠杆、对海外收购兼并的从严管控,这些宏观基本面的影响才是近期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而这个基本面还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短期市场依然是一个小幅整理的态势,二八走势和八二走势轮番地切换,市场还是显得疲软。当下市场与其看指数还不如看成交量,现在每天只有4000亿元左右的成交量,很明显地反映出当下股市没有增量资金的介入,存量资金不断地在各个不同的板块中倒腾来倒腾去,现在只不过多了一个叫MSCI板块,可这个板块的222个个股,上证50指数全覆盖,沪深300指数大部分覆盖,时间一久,这样的炒作也会审美疲劳。至于这个系、那个系的板块要看是否撑得住,撑不住那还要拖累大盘。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