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金山卫镇卫通村路口,古色古香的村名牌绿茵掩映,缤纷多彩的波斯菊随风轻曳,很难想象花海所在处,曾是一片不规范养殖点,违法搭建和乱堆物现象突出。
松金公路两侧,蜿蜒的健身步道上不时出现居民散步慢跑的身影,农户宅居的白墙黛瓦颇具村落特色,而这一线原本是占道经营的重灾区,粉尘污染环境十分恶劣。
面积3.07平方公里的金山卫镇农建村、卫通村区域,是去年生态环境整治的市级重点地块,曾经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一去不复返。然而,整治后的地块何去何从?能否规划改造焕发新生?成为亟待作答的全新课题。
“‘五违四必’只是第一步,要引入城市更新的理念,将环境治理与创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有机结合。”金山区副区长吴杰坦言,转型要依据市民的实际需求,回归服务。
“路灯、健身点、休闲步道,拆违后建起了新设施,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市区也没什么差别嘛!”卫通村村民胡金明老伯感叹。今年春节,胡老伯两年多没见的表弟来家给他拜年,一个劲地说“比城里小区还好还舒服,真想再搬回村里哩”。
金山卫镇的太平港被列入住建部考核,曾经又黑又臭,沿河居民苦不堪言,整治后岸边建起樱花大道,生态景观河道配以滨水休闲区域,形成一条秀美的玉带。卫城二组浜区域,则将依据金山卫镇向文创产业转型的规划,打造“特色村落”。
有机更新,并非简单拆建,而是强调土地复合、功能混合和文化融合。去年,上海启动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聚焦“社区服务、创新经济、历史传承、慢行生活”等四个市民关注焦点和城市功能的主要短板,提出每一块土地开发利用,都是城市治理的过程。
另一个更新样本,是朱泾镇803亩“无违”地块,全市首批11个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区块之一。朱泾镇是上海浦南重镇,曾经还是金山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多,密度大,功能区分散、基础设施落后。例如,全镇没有一条环城道路,没有一个高档次的休闲娱乐商圈,居民购物只能去石化或松江,公园绿地等面积也不足。
如何提升城镇功能?如何破解市民诉求?环境整治后的新泾村地块成为“切口”。金山区政府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城市更新”理念,优化功能布局,推进转型发展。
朱泾城镇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吕国强介绍,未来“803”区域的转型将以朱平公路为界,以东纳入城镇建设范围,将造工业遗址公园、文化旅游滨水休闲带、休闲购物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等功能区;以西则利用秀州塘等水系资源,规划建造湿地公园,与附近的落照湾相呼应,变身朱泾“特色小镇”。
面积4.90平方公里的山阳镇“490”区域,则是今年全市重点环境综合整治地块之一,伴随近日最后一处违建整治点位拆除,实现了签约、拆除两个100%。其中,难点最集中的黑臭河道油车港支河,已进入绿化种植等后续美化阶段,未来这条景观河道,将纳入万余平方米的休闲公园,成为山阳镇这座“老城厢”的新地标。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付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