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随着货币基金规模的逐渐增大,货币基金已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之一,对债券利率市场化、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回顾中国货币基金的进化史,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国民理财理念的成熟。从1996年算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20余年,直到2013年才迎来重大突破,巧合的是,当年6月份天弘余额宝面世后,7月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之后在余额宝的示范效应带动下,宝类货基热销和老百姓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货币基金的规模发展虽有短暂回头,但总体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纵观内地货币基金发展史不难看出,随着货基功能和应用场景拓展,货币基金逐渐由“蓄水池”晋升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现金管理工具。不过,频繁的申赎以及关键时点的巨额资金进出,也对基金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成了核心竞争力。
对此,拥有逾3亿多用户的天弘余额宝基金,依托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实力,在风险管控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天弘模式”:放弃以比拼收益做大规模的做法,把风险管理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其风控体系不只是简单的“应对”,还要进行“预判”,针对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建立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应对机制。
据余额宝基金经理王登峰介绍,利用大数据方法和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手段,对海量客户数据对客户行为、业务特征进行深度分析,构建投资者申购赎回的预测模型,可实现涵盖T+0、T+1、T+30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5%以上,误差小到在1%左右。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