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柔力球结缘的。”本届全运会柔力球比赛副裁判长、西安体育学院柔力球教师张佩莉回忆起2009年的一件事情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天我在办公室,有一家公司的职员敲门进来,说想与西安体院合作培养柔力球人才。”当时还是学校辅导员的张佩莉说,她拿不准主意,就去请示正在开会的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主任郑文海。“郑主任思考了一下,就说‘那咱们试试吧’。”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柔力球项目,发展初期并不普及,在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后,在全民健身的引领下,这项将运动、娱乐、养生相融合的休闲体育项目迎来快速发展期。但是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当时的教练大都是健身或舞蹈出身,隔行如隔山。
“于是我们在2009年达成协议,由这家企业、西安体育学院和柔力球发明人白榕先生举办培训班,培养柔力球专门人才。”郑文海告诉记者,当时的第一届国际太极柔力球培训班里有来自全国多地的教练员和裁判员,为柔力球的推广与发展,储备了专业人才。据张佩莉回忆,当时参加培训的32名学员,如今大都成了推动柔力球运动的佼佼者。
据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柔力球运动合作伙伴奥博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广柔力球运动,这家公司在2011年又同国内8所高校合作培养柔力球人才,在这8所高校中,陕西的大学就占到了4所。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西安体院,该校于2011年在本科生中开设了柔力球选修课,当时报名者不断。“学生对柔力球运动的兴趣出乎我们的意料,于是2013年在全系开设专修科目,这就意味着柔力球和足球、篮球等传统竞技项目一样,成为学生职业规划的方向。”
郑文海坦言,柔力球运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作用自不必说,同样重要的是这项运动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以至于作为群众项目登上全运会赛场,也让他们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在目前看到了成效。
郑昕 李华梁
(据新华社天津7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