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敬老卡需要本人到银行办理激活手续,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想委托亲属办理,银行要求居委会开具与委托人的关系证明。但居委会的章不是‘万能公章’。建议银行对于能够通过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证明身份关系的,无需居委会盖章证明,减少办理人的周折。”
“初到上海的95%以上中高级人才都选择租房,但上海租房市场以房东自有住房出租为主,租房者时常面临清退、随意涨租、虚假房源等问题,建议多渠道发展长租公寓,消化闲置的房地产资源,推出用公积金缴付租金等政策,留住创新创业人才。”
“大货车压垮中环的事故令人震惊,虽然犯罪嫌疑人已批捕,但还是有大卡车接二连三地偷偷驶上高架路。建议完善处罚标准,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发现问题,鼓励市民举报,多措并举治理‘大卡’上高架。”
这些接地气、有见解、高质量的建议,都是静安区政协近一年多来向市政协提交的社情民意。
静安区政协是全市各区政协中最“年轻”的。去年3月,两区合并后的新静安区召开了政协一届一次会议。15个月来,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区政协共向市政协提交社情民意648份,收到的数量则更多。这个数字在全市各区政协中排名第一。委员们不仅提问题,更献“金点子”。约三分之一社情民意被市政协采用,相当一部分得到市领导批示,被有关部门采纳。静安区政协社情民意为何“井喷”?值得探究。
社情民意,顾名思义,是社会的真实情况,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想法、希望、意见。及时了解、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也是政协委员的职责之一。
648份社情民意的背后,不仅仅是两区合并后政协委员、社情民意特聘信息员数量的增加,更是他们履职的高涨热情和专业态度。政协委员中有很多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如九三学社社员吴迅奇是中国中车集团主任工程师,他从专业角度提交了《加强实时安全监测,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社情民意。上海已是国内乃至全球轨道交通运营总公里数最长的城市,为防止地铁建设和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吴迅奇建议购置或开发“高速铁路轨道综合检测列车”;运用光纤传感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今年2月,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一名白领女子突然晕厥,地铁站内人员及时对她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施救,赶在120到来之前救了乘客一命。而在去年6月,致公党静安区委成员张鹏就关注到了“救命神器”AED的使用问题。他在题为《上海要提高急救设备使用效能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中写道:“上海在几年前就在公共场所放置了心脏除颤仪(AED),但很多都被锁在‘闲人免进’的管理室。建议在火车站、地铁枢纽站等公共场所合理增加AED设置区域,对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公交乘务人员开展使用除颤仪等急救技能的培训,把握‘黄金救援五分钟’。”张鹏的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以来,不仅目前上海公共场所装备的AED已超过1000台,而且在地铁站三分钟内就可以拿到,不少工作人员都掌握了使用方法。
648份社情民意的背后,还有一项委员下基层、听民意机制的支撑。原静安区政协五年前创立了政协社区联络组机制。2012年,原静安的五个街道先后成立委员联络组,区政协委员分头来到“社区议事厅”听取社情民意。去年,新的静安区政协成立后,立即将这个好做法向全区推广。许多居民发现,政协委员不仅是坐在会场里举举手、发发言,而是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现在,区政协408名委员都成了街镇联络员,实现了委员进社区“全覆盖”,他们成为“民生观察员”、“社区事务参议员”。如激活敬老卡需要居委会盖章证明亲属关系的问题,就是李林波委员在社区听到居民反映而撰写的。另外,《建议加强上海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议从仲裁角度推动医疗纠纷的化解》《加强对上海幼儿教育培训市场监管》等社情民意也都是来自基层、备受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人民政协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静安区政协主席陈永弟表示,人民政协是助力科学决策、实现科学治理的“献策机构”,要聚焦党政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主动建言献策,发挥好“国家思想库、改革智囊团”的作用。
这,就是648份社情民意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