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布上的乡愁
楼耀福
  楼耀福

  王安忆和她姐姐安诺来嘉定,茶叙之间,殷慧芬送她俩一人一块老土布,小格子花纹,一块色深一块色浅,都很好看。安忆说,上次王小鹰在嘉定买了块格子土布,后来她去做了件衣裳,做工要900块。我说,怎么那么贵?王小鹰大概太考究,殷慧芬叫嘉定土裁缝做,百把块就够了,做得也蛮好。我从柜子里取出其中一件,在身上比划着:“我还穿着它周游世界呢!”

  王安忆说王小鹰买土布,是在2014年元旦。那天我们逛街,州桥一家门面很小的旧货店让女作家们驻足停留。小店门口摊放着不少从嘉定乡下收来的老土布,她们挑拣着买了好几匹。每匹长三十余尺,才卖几十元。

  嘉定的织布自古有名,明代王鏊《姑苏志》有记:“木棉布,诸县皆有之,而嘉定、常熟为盛。”元代元贞年,黄道婆从崖州回江南,“嘉定尽得其弹弓、纺车、踏机、掷梭之法”,黄渡等地的织布“坚致而利用”,名噪一时。

  嘉定纺织的繁荣,与地理位置襟江滨海,地高土沙,宜棉花生长也密切相关。“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棉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明代永乐年,江南巡抚周忱“以邑不产米,家习纺织,奏请民输布一匹,准米一石”,使嘉定受其惠,得以减缴田赋十万七千多石米粮。明清时期,嘉定的飞花布“以染浅色,鲜妍可爱,他处不及”,丁娘子布“纱细工良”,扣布“光洁而厚”,斜纹布“斜纹间织如水浪胜子,精者每匹值至一两,匀细坚洁,望之如绒”,还有紫花布、茶花布、高丽布等,品种达二十余种。

  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定乡下许多农家仍有织布机,女子大多会织布。殷慧芬前些年写过一篇散文,其中有句: “……天也已经擦黑了。师母点亮了油灯,又打开了织布机,织起了农家土布。墙头上晃动着师母摇曳的身姿,光影浮动,有时候竟占据了整整一堵墙。凝望着油灯橘红色的火苗,满满一屋金色的光亮犹如师母脚下的织布机声,绵绵不绝涓涓细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乡村的土地被征用,农舍被动迁,殷慧芬笔下的这种景象就再见不到了。

  我和殷慧芬常在嘉定老街逛走,有时见到老土布整捆地堆在旧货摊上,甚至连当年捆扎的纱绳都原封不动,布的色泽鲜艳如初。摊主告诉我,这些原本都是乡村姑娘做新娘时压箱底的嫁妆。每每见之,我们一次次解囊,一匹一匹往家搬。之后做衬衣、外套、裙子,外出旅游时,常常一件件替换着招摇过市,博得异国他乡人的眼球。

  乡下人不再稀罕的老土布,城里文化人却喜欢。我在书法家张森家里看到过他用老土布做的西装,也看到过本是书生的官员穿着老土布做的中山装出入重要场合。老土布还可以做沙发套、提包、书套、台布……

  老土布还是馈赠友人的珍贵礼物。王安忆说,2014年5月,她应“余光中人文讲座”邀请,去台湾演讲,送给余光中的礼品就是在嘉定买的乡下老土布。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脍炙人口。当他手捧这手工织布,不知道诗人心头涌起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乡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干净的眼神
土布上的乡愁
舍得画鸭
想念朱先生
篆刻
用一生探索爱情和亲情
新民晚报夜光杯A25土布上的乡愁 2017-07-11 2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