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国庆前近二十部影片“组团”登陆院线
~~~国庆前近二十部影片“组团”登陆院线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佳作被淹没在泡沫中
国庆前近二十部影片“组团”登陆院线
吴旭颖
■ 《捍卫者》剧照
■ 《谜证》人物谱
  今年国庆前,近20部影片浩浩荡荡地“组团”登陆院线,排片一时显得“拥挤不堪”。

  以往,影片在热门档期前扎堆的现象也不少见,不过一般来说有七八部影片同时上映已算是很多了。而这次有近20部影片在国庆前一天上映,可说是前所未有。

  排片难度上升

  据院线反馈,这样的“撞车”,让他们的排片难度直线上升。因为每部影片对排片率都有期望,而每天的场次不可能因影片数量的增加而多出来。院线又要取舍又要兼顾,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没有“卖点”或上座率不高的电影,“一日游”或“半日游”后便不得不下档。

  纵观国庆前上映的影片,除了进口大片《王牌保镖》,其余大多是小成本小制作,其中虽有佳作,但整体显得有些“粗制滥造”。一般来说,黄金档期的前一周是影市的低谷,如今影片“扎堆”于低谷,票房自然更惨淡。截至9月22日晚8时半,当日票房总共仅6624.9万元。由于影片质量不高,院线和观众仍把关注点放在了前几周的《蜘蛛侠》和《猩球崛起》上。除了《王牌保镖》,22日上映的其余十几部小成本影片,票房加起来还不到3000万元。

  “撞车”冒出泡沫

  国内电影市场这几年蒸蒸日上,让大银幕变成了一个“香饽饽”,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既然拍电影赚钱,那就会有一大堆“生意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来投资,这类电影大多“内功”不足,质量堪忧,只能在排片上“钻空档”、试运气。

  选冷门时间“混”票房,其实也很好理解,花拳绣腿的“三脚猫”,自然不愿与“武林高手”一试高下。正因为冷门,所以有实力的影片一般会避开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今年国庆前档影市,前有进口大片《猩球崛起》《蜘蛛侠》,后有国庆档的众多大片,唯独国庆前的这周没有什么重磅之作上映。2015年电影市场的火爆,让各路人马疯狂投资电影,而这一场破纪录的大“撞车”,冒出的正是电影产业的泡沫。

  观众“沙里淘金”

  总有影迷对国产电影“恨铁不成钢”。这次的“扎堆”现象,也可以让人思考一些更严肃的问题。小成本电影本不该与烂片画等号,其实,在这些小成本电影中,不乏《谜证》《捍卫者》这样的佳作。但一批质量不过关电影,像洪流一样淹没了它们,观众很难也懒得去“沙里淘金”。小成本佳作被埋没,似乎已成了内地影坛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就将中国电影领进了一个怪圈——费心费力的好作品,往往被淹没在片堆里。随便拼凑一部片子往空当里一插,碰运气成功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先有“电影艺术”,后有“电影产业”,与艺术相比,当年的票房并没有显得那么重要。那些历经几十年不衰的经典之作,必然是因为其艺术造诣,一个唯利是图的电影市场是走不长远的。要让中国电影真正繁荣起来,电影行业需要更浓厚的艺术氛围。      见习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3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4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5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8版:随笔/评论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家装专版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35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36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教学“飞来飞去” 秋收“姹紫嫣红”
别让佳作被淹没在泡沫中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23别让佳作被淹没在泡沫中 2017-09-27 2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