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读《马话日本》有感
~~~——读《马话日本》有感
~~~——读《马话日本》有感
~~~——读《马话日本》有感
~~~——读《马话日本》有感
~~~——读《马话日本》有感
~~~——读《马话日本》有感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魔鬼在细节里”
——读《马话日本》有感
何亮亮
  何亮亮

  马挺兄是同代好友,今年有《马话日本》问世,是中日交流的好事,值得向大家推荐。

  中国人似乎对日本并不陌生。中国人到日本旅游,遇到彬彬有礼的日本人,看到街头巷尾的汉字,在饭店使用筷子,特别是在京都领略到的唐朝风韵,感受与在其他地方是不同的。不过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相互了解不算深。过去的说法,中日“一衣带水”、“同文同种”,前者形容地理位置,自是不错,后者则是误解,或是美丽的误解。

  日本人、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与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华文化有什么不同?还是要从微观、从细节来比较,所谓魔鬼在细节里,只有通过细节的描绘与比较,才能有所认识,这是教科书无法做到的,即使是中国青年人喜欢的日本动漫或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小说的中译本,也无法充分反映的。

  马挺兄滞日逾30年,久居东京,行踪遍于东瀛各地,交游各界各年龄层的日本人,又有自己的故国生活与文化领悟,能够从日本人的衣食住行、课堂与办公室、礼节、各种用语和称谓(包括使用的汉字、但国人不能望文生义者)到日本人的民族性和大众心理,攫取一个个细节,娓娓道来,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一扇窗口,为我们展示了日本的种种细节,以小见大,可以窥见日本人、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深层切面。我虽然到过日本多次,但不谙日语,与日本人交往也不深入,对日本绝不敢说了解,马挺此书中的一些文章,以及他在香港报章发表的文章,过去读过,这次拜读收录在《马话日本》的文章,确实获益不浅。

  中日文化的不同,以茶道为例,中国人的茶道如禅,追求的是茶的韵味,而日本的茶道更接近于仪式而非茶本身,这是读马挺《乌龙茶的大阴谋》而产生的联想。马挺在《日本人不喜欢<红楼梦>》一文指出的这个现象,也让人看到日本人在了解中华文化方面与中国人的差异。

  马挺的文章似可归类于随笔,也是广义的散文,作者观察的细腻和文笔的诙谐,都很难得。书中的大部分文章中2008年至2009年间在北京的《国际先驱导报》发表,这次能够结集,反映了出版社对于相关需求的了解。

  中国作者特别是旅日中国文化人所撰写的有关日本的书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人主动认识日本文化的新趋势,而马挺兄此书别开生面,对日本有兴趣的朋友,读来一定有助益。

  马挺的爱女马维是从小生活在日本又在美国读书的画家,她的画风有童趣,看来拙朴却很有意味,书中的图画皆出于马维的手笔,父女的文与图相映成趣,也是本书一大特色。

  以我在中国和日本书店的观察,近年来中国出版的有关日本的书籍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细,而日本的书店里有关中国的书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形见绌 ,这是否中日两国民众对于相互的了解,出现了大的反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3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4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5版:习近平在上海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8版:随笔/评论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家装专版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35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36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学习结婚
国强则天下亲
“魔鬼在细节里”
无尘的路
山叠云涌
老来抒怀
颐新
新民晚报夜光杯A25“魔鬼在细节里” 2017-09-27 2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