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1%。汽车消费在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容易引发消费权益争议问题。一方面汽车产品走入千家万户,保有量的提升必然导致问题的多发;另一方面,作为承载出行体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载体,汽车质量及服务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虽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消费问题多发的原因之一,但汽车及零部件本身在服务质量上也的确有待提升。一旦消费者遭遇质量问题而4S店或者厂家拒不理会,消费者只能借助于投诉维权,从而导致投诉居高不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消费陷阱在任何市场、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都不可完全避免,汽车消费环节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起步时间不长的国内汽车市场来说,很多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大多数消费者还是第一次买车,对于汽车市场了解不多,还缺乏基本的汽车知识,对所选车型缺乏必要的了解,极容易跌入消费陷阱。尤其是越来越精明的经销商用低价车做幌子,抛砖引玉,重点推销高价位车,以此误导消费者。部分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的汽车出现问题,并不清楚遇到汽车消费纠纷时如何理性维权,部分消费者甚至通过不正当渠道来解决,采用过激手段,导致问题得不到满意解决。
其实,汽车消费维权,不应只是在“3·15”才被提起的话题。眼下消费者的最大愿望是:尽快消除汽车消费维权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最大限度地保护买车用车者的合法权益。“召回”、“三包”这些与汽车消费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是我国构建汽车社会的重要基石,只有使它们尽快走向完善,才能推动我国汽车社会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雍君